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鬧裝的意思、鬧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鬧裝的解釋

亦作“ 鬧粧 ”。亦作“ 鬧妝 ”。亦作“閙粧”。1.用金銀珠寶等雜綴而成的腰帶或鞍、辔之類飾物。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貴主冠浮動,親王轡鬧裝。” 元 無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呀,你可便看我結束頭巾砌珍珠,繡襖子絨鋪,鬧粧帶兔鶻。”《金6*6*梅詞話》第四八回:“ ********* 這裡是金鑲玉寶石鬧妝一條,三百兩銀子。”

(2).即鬧裝花。 清 佚名 《燕台口號》之二:“烏金紙剪飛蝴蝶,嚷嚷嬰孩插閙粧。”參見“ 鬧裝花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鬧裝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鬧裝"是古代漢語詞彙,特指裝飾華美、綴有珠寶金銀的馬鞍腰帶或馬具配飾,後引申為對華麗裝飾的統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核心釋義

  1. 裝飾性馬具

    指唐代用于裝飾馬鞍的珠寶腰帶,常見于貴族或重要場合的馬匹裝扮。例如白居易《渭村退居》詩"金銜嘶五馬,钿帶舞雙姝"中的"钿帶"即類似鬧裝,體現奢華馬具的典型特征 。

  2. 華麗飾物的泛稱

    宋代以後詞義擴展,泛指以金銀珠寶鑲嵌的精緻佩飾。如《敦煌文獻》記載"鬧裝銀帶"為官員禮服配飾,凸顯身份地位 。


二、詞源與結構


三、文化意涵

唐代經濟繁榮催生馬具奢侈品工藝,"鬧裝"成為社會階層象征。如《新唐書·輿服志》載三品以上官員可用"玉鬧裝"鞍具,反映禮制與審美的結合 。


四、文獻例證

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貴主冠浮動,親王辔鬧裝。"

——印證唐代皇室馬具的"鬧裝"為珍珠寶玉鑲嵌的缰繩配飾 。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12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1053.
  2. 蔣禮鴻.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4: 245.
  3. 歐陽修, 宋祁. 《新唐書·車服志》. 中華書局, 1975: 卷二十四.

網絡擴展解釋

“鬧裝”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現代口語中的含義(形容詞)

指人故意裝瘋賣傻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二、古代文獻中的含義(名詞)

指用金銀珠寶等裝飾的貴重飾品,常見于腰帶、馬鞍等物件。


别人正在浏覽...

暴師誖語壁虱伯翳吃老本螭绶遲伫傳奉官典缛頂冕放暗箭封四撫幾趕船哽恸攻取孤芳自賞鬼神過動估市呵會護密監牒健舞夾擁赍持機船嵇向激揚清濁基因絕長續短絶倫逸羣潦倒麗雅漏敗馬前卒眉圖眄眩木闆書袙複僄輕破剝群輕折軸人中戎辔散語申宥施靈殊滋四塗損惠天垓同升同聲相求庑殿綫路現鐘不打小朝屑瑟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