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鯉魚。一說為有翅能飛的魚。《楚辭·九歌·河伯》:“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遊兮 河 之渚。” 王逸 注:“言 河伯 遊戯,遠出乘龍,近出乘黿,又從鯉魚也。” 洪興祖 補注:“ 陶隱居 雲:鯉魚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 琴高 乘之。”《文選·曹植<洛神賦>》:“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李善 注:“文魚有翅,能飛。”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二一:“嫩荷香撲釣魚亭,水面文魚作隊行。” 明 劉基 《蘭陵王》詞:“文魚翼短沉書紮,淚滴在衣袂,盡成清血。”
(2).有斑彩的魚;金魚。《山海經·中山經》:“ 荊山 之首曰 景山 …… 雎水 山焉,東南流注于 江 ,其中多丹粟,多文魚。” 郭璞 注:“有斑采也。” 元 張可久 《紅繡鞋·茅山疎翁索賦》曲:“紅雲翔綵鳳,丹井養文魚。”文魚,一本作“ 金魚 ”。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上》:“柳下置砂缸蓄魚,有文魚、蛋魚、睡魚、蝴蝶魚、水晶魚諸類。《夢香詞》雲‘小隊文魚圓似蛋,一缸新水翠於螺’,謂此。上等選充金魚貢。” 清 趙翼 《漫興》詩之四:“缸養文魚圓似卵,盆栽小竹瘦於針。”
“文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鯉魚或飛魚
在《楚辭·九歌·河伯》中,“文魚”被描述為鯉魚,或傳說中有翅能飛的魚。王逸注中提到“文魚”可能與鯉魚的神話形象相關,如“琴高乘之飛越山湖”的傳說。
斑彩魚或金魚
《山海經》記載“睢水多文魚”,郭璞注解為“有斑彩的魚”,可能指早期金魚的原始形态。晉代文獻中提到的“赤鱗魚”(橘紅色鲫魚)也被視為金魚的前身。
金魚的别稱
文魚是金魚的重要品種之一,起源于草金魚,因俯視體形似漢字“文”而得名。其特征包括:
與琉金的區别
日本琉金由文魚改良而來,但文魚頭部較窄、背部弧度平緩,而琉金背部隆起更明顯。
“文魚”一詞涵蓋自然生物與文化意象雙重内涵,既可指古代文獻中的鯉魚或斑彩魚,也是金魚的重要品種,同時承載了宗教、藝術等曆史記憶。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文魚》是由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有才華、有文化的人。拆分部首是「文」和「魚」,其中「文」是指文化、文章的意思,而「魚」則表示魚類。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文魚》的總筆畫數是12畫,其中「文」的筆畫數是4畫,「魚」的筆畫數是8畫。
《文魚》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這部古代著作中,書中有一段描述到「若負匏以為器,羞為文魚,悔以奉爵。」意思是指如果以魚類代替美酒器皿,會覺得羞恥而改為以文化知識敬奉酒。
《文魚》的繁體字為「文魚」。
在古代,對于《文魚》的漢字寫法存在着一些變化。例如,《說文解字》中将「文魚」寫作「文魚」。另外,《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寫法為「文魚」,其中的「魚」采用了另外一種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文魚》這個詞來形容那些具有豐富知識和才華的人。例如,「他是個真正的文魚,不僅懂得很多知識,而且能夠用文學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
組詞:文化、文藝、文人、魚類、文化人。
近義詞:才子、學者、文士。
反義詞:庸才、文盲、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