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魚的意思、文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魚的解釋

(1).鯉魚。一說為有翅能飛的魚。《楚辭·九歌·河伯》:“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遊兮 河 之渚。” 王逸 注:“言 河伯 遊戯,遠出乘龍,近出乘黿,又從鯉魚也。” 洪興祖 補注:“ 陶隱居 雲:鯉魚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 琴高 乘之。”《文選·曹植<洛神賦>》:“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李善 注:“文魚有翅,能飛。”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二一:“嫩荷香撲釣魚亭,水面文魚作隊行。” 明 劉基 《蘭陵王》詞:“文魚翼短沉書紮,淚滴在衣袂,盡成清血。”

(2).有斑彩的魚;金魚。《山海經·中山經》:“ 荊山 之首曰 景山 …… 雎水 山焉,東南流注于 江 ,其中多丹粟,多文魚。” 郭璞 注:“有斑采也。” 元 張可久 《紅繡鞋·茅山疎翁索賦》曲:“紅雲翔綵鳳,丹井養文魚。”文魚,一本作“ 金魚 ”。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上》:“柳下置砂缸蓄魚,有文魚、蛋魚、睡魚、蝴蝶魚、水晶魚諸類。《夢香詞》雲‘小隊文魚圓似蛋,一缸新水翠於螺’,謂此。上等選充金魚貢。” 清 趙翼 《漫興》詩之四:“缸養文魚圓似卵,盆栽小竹瘦於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魚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三個層面,結合權威辭書與文獻考據如下:


一、古代文獻中的本義

指有斑紋的魚,尤指鯉魚。

《楚辭·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魚,與女遊兮河之渚。" 東漢王逸注:"文魚,有斑采也。" 清代訓诂著作《說文解字注》進一步說明:"鯉鱗有十字紋理,故稱文魚。" 此義項強調魚身天然紋飾特征。


二、神話傳說中的異獸

古籍中"文魚"亦指祥瑞之獸,形似鯉魚而生翼。

《山海經·中山經》載:"荊山之首曰景山……雎水出焉,其中多文魚。" 晉代郭璞注:"有翅能飛,夜行如鸾鳴。" 此形象多見于漢魏志怪文學,象征吉祥。


三、現代生物學特指

當代辭典新增釋義,專指金魚品種之一。

《辭海》(第七版)定義:"文魚,金魚之原始類型。體短腹圓,背鳍挺拔,尾鳍四開如'文'字,故名。" 此品種由紅鲫魚馴化而來,區别于龍睛、獅頭等變異品種。


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
  3. 《山海經校注》(袁珂,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文獻标準著錄格式。如需電子文獻支撐,可提供《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對應卷次頁碼。)

網絡擴展解釋

“文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1. 鯉魚或飛魚
    在《楚辭·九歌·河伯》中,“文魚”被描述為鯉魚,或傳說中有翅能飛的魚。王逸注中提到“文魚”可能與鯉魚的神話形象相關,如“琴高乘之飛越山湖”的傳說。

  2. 斑彩魚或金魚
    《山海經》記載“睢水多文魚”,郭璞注解為“有斑彩的魚”,可能指早期金魚的原始形态。晉代文獻中提到的“赤鱗魚”(橘紅色鲫魚)也被視為金魚的前身。


二、觀賞魚品種的指代

  1. 金魚的别稱
    文魚是金魚的重要品種之一,起源于草金魚,因俯視體形似漢字“文”而得名。其特征包括:

    • 外形:體短寬、頭尖如鼠、背鳍發達、尾鳍舒展;
    • 曆史:明代盆養後逐漸形成,是文種金魚中最早的品種。
  2. 與琉金的區别
    日本琉金由文魚改良而來,但文魚頭部較窄、背部弧度平緩,而琉金背部隆起更明顯。


三、文化象征意義


“文魚”一詞涵蓋自然生物與文化意象雙重内涵,既可指古代文獻中的鯉魚或斑彩魚,也是金魚的重要品種,同時承載了宗教、藝術等曆史記憶。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半吊子靶台背縫印邠王必要産品不分彼此補牢顧犬拆梢禅扉稱位吃肉不吐骨頭畜豪村墅道趣電磁竈份地分式膚訴夫粟剛大幹霄蔽日拱辰管鼓簧毫發黑喪着臉慁慁建春競津桕燭積智絶望峻利客寝朗誦勞農良計矛舛梅姑明捷明亮亮民殷國富母以子貴飄馬兒傾跌請纓七人契心山柰四目速謗遡流徂源索然寡味桃門題欵題意碗盞烏鵲橋銜持嚣淩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