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廷文書。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内規制紀略》:“曰古今通集庫,係印綬監所掌,古今君臣畫像、符券、典簿貯此。”
“典簿”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詞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典簿指朝廷文書或掌管文書的官職。其中“典”有掌管、法規之意,“簿”指官方冊籍或文書,合稱表示負責管理重要文書的職位。
起源與設置
始于元代,國子監、翰林院等機構設此職,明代延續,清代在翰林院、國子監保留。
具體職能
主要負責章奏文牍管理,如記錄符券、君臣畫像存檔,并參與監務管理(如馬匹草料、象房事務)。
職位層級
屬中下級官吏,常與監丞、監副等協同辦公,受提督太監或監督太監管轄。
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典簿與符券、君臣畫像同貯于“古今通集庫”,印證其文書管理職能。
如需了解更詳盡的官職體系,可參考《明史·職官志》或《清會典》等典籍。
《典簿》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來記錄事物、資料的冊子、冊籍。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典簿來存儲重要的文書和公共記錄。
拆分部首和筆畫《典簿》的部首是“八”和“竹”,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典簿》是根據典籍和竹簡這兩個詞合并而來的。典籍代表了有關法律、政府文件和曆史記錄的書籍,而竹簡則是古代常用的一種記錄工具。在繁體字中,典簿的寫法是「典籧」。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典簿」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典字的上方加一點,竹字的左右兩邊各加一橫,表示竹簡的形狀。
例句請把這份文件歸檔在典簿中。
組詞典簿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典簿管理員、典簿記錄、典簿管理等。
近義詞典簿的近義詞有:檔案、卷宗、冊頁。
反義詞典簿的反義詞有:無紙化、電子文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