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錢。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禮部官房》:“往時 許新安 為次揆,好以青蚨施丐者……而南中一大司空,於犒錢之外,遇寒復有絮袍之賜。”
“犒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犒錢”讀作kào qián,意為賞錢,指用錢財作為慰勞或獎勵的款項。例如古代官員對下屬、施舍者向受助者發放的額外錢物。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禮部一·禮部官房》,文中提到官員在“犒錢之外”還賜予寒衣,說明其作為額外賞賜的用途。
3. 字義分解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物質獎勵表達慰勞或嘉獎,常見于曆史記載或文學描述。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賞賜制度或相關詞彙演變,可參考《野獲編》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犒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為士兵或工人發放的獎賞金錢或薪資。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犭和钅。犭是表示獸類的部首,表示與動物有關;钅是表示金屬的部首,表示與金屬有關。
犒錢由兩個部首組成:犭和钅。犭的拼音是Quǎn,钅的拼音是Jīn。犒錢總共有11個筆畫。
犒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軍事和工業生産,用來激勵士兵和工人的勞動積極性。
犒錢的繁體字為犒錢。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犒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犒錢并不是一個很古老的詞語,所以其古代寫法并不常見或被記錄。
1. 為了激勵士兵們的戰鬥力,将軍決定發放犒錢。
2. 工廠經理決定為工人們增加犒錢,以提高生産效率。
1. 犒勞:獎賞、鼓勵。
2. 犒賞:給予獎賞、酬謝。
3. 饷犒:俸祿、薪水。
1. 獎勵:給予酬謝或賞識。
2. 褒獎:表彰、頌揚。
1. 懲罰:對不良行為進行處罰。
2. 懲戒:對違規行為進行懲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