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宮之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於是乎離宮别館,彌山跨谷。”一本作“ 離宮别舘 ”。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離宮别館之所在,車轍馬跡之所向,鹹塹山而陻谷。” 宋 嶽珂 《桯史·館娃浯溪》:“ 子胥 不見戮,則 吳 之離宮别館至於今可存。” 清 孫枝蔚 《姑蘇台》詩:“離宮别館連雲起,此事蚤傳 越王 耳。”亦作“ 離宮别觀 ”、“ 離宮别窟 ”。《史記·大宛列傳》:“及天馬多,外國使來衆,則離宮别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以 崑崙 為宮,亦有離宮别窟。”
“離宮别館”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在正宮之外建造的臨時居所。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帝王在都城以外修建的臨時宮室,供出巡、避暑或處理政務時居住。這類建築通常規模宏大、裝飾奢華,體現了皇權的威嚴與財富。
曆史出處
最早見于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于是乎離宮别館,彌山跨谷。”,後多用于史書和文學作品,如唐代《大唐創業起居注》、宋代《桯史》等。
功能與特點
需注意與“行宮”“别苑”等詞的區别: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唐代華清宮、漢代上林苑),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史料來源。
《離宮别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皇室成員在宮中外建立的别墅。離宮指的是宮殿外的建築,别館則指的是皇族成員的私人住所。
離宮别館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離(示)宮(宀)别(刀)館(韋),總共有20個筆畫。
《離宮别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于明代馮夢龍所著的《醒世恒言》中的《金縷曲·離宮别館議》一文。繁體字為「離宮別館」。
古代漢字對《離宮别館》的寫法與現代差别較大,字形也有所變化。其中「宮」字在古代有「宮」、「弓」、「鞏」等寫法;「别」字可以寫作「彆」、「蔑」等;「館」字可以寫作「館」等。
他在離宮别館度過了一個安逸的夏季假期。
離宮别館沒有特定的組詞,但可以與其他成語和詞彙搭配使用,如「冷宮孤雁」、「宮廷貴族」等。
近義詞:離宮别館的近義詞包括「豪華别墅」、「皇家莊園」等。
反義詞:離宮别館的反義詞可以是「宮中殿宇」、「宮内住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