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侍側的意思、侍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侍側的解釋

(1).陪侍左右。《論語·先進》:“ 閔子 侍側,誾誾如也。”《楚辭·九歎·思古》:“操繩墨而放棄兮,傾容幸而侍側。” 王逸 注:“言賢者執持法度而見放棄,傾頭容身讒諛之人,反得親近侍於旁側也。”《後漢書·寇恂傳》:“ 崇 ,将也,得帶劍侍側。卒有變,足以相當。”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賓接門下,推舉人士,侍側無虛口……太師賢而愛之,父子間自為知己。”

(2).指侍寝,伴眠。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陸雙全》:“有 陸 郎 雙全 者, 蘇州 人,貌韶秀,為侍郎所鐘愛,每燕寝間,非 陸 侍側,則終夜不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侍側”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層面解析,且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具體應用:

  1. 陪侍左右
    指在尊長或地位較高的人身旁隨侍,常見于日常禮儀或正式場合。例如:

    • 《論語·先進》提到“闵子侍側,誾誾如也”,描述闵子骞恭敬陪侍孔子的場景。
    • 《後漢書·寇恂傳》記載将領帶劍侍側以應對突發情況,體現護衛職責。
    • 唐代韓愈的墓志銘中,也提到賢士侍側推舉人才的典故。
  2. 侍寝或伴眠
    此義項多用于特定語境,如古代貴族或家庭中陪伴就寝。例如:

    • 清代昭槤《嘯亭雜錄》記載陸雙全因受侍郎鐘愛,需侍側方能安寝。
    • 這一用法隱含親密關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演變與使用:早期(如先秦、漢代)多指禮儀性陪侍,後世逐漸衍生出伴眠等更私人化的含義,反映了社會等級制度與生活習俗。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侍側》的意思

《侍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輔佐、侍奉或輔佐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侍側》是由“亻”部作首,包含7個筆畫。

來源

《侍側》一詞最早是出自《左傳·宣公十一年》這本書中。在古代,侍側用來指輔佐君主的大臣或官員,為他們提供支持和協助。

繁體

《侍側》的繁體字是「侍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侍側的寫法隨着曆史的演變而有所變化。早期的寫法中,「侍」字與「卒」字的形狀相似,字中間有一條豎線,表示居于卒字的旁邊。而「卒」字代表士兵或輔佐的人,也意味着侍奉。後來,「侍」字的形狀漸漸變化,并加入了與下方的一點,表示行人侍奉。而「側」字則由「豕」和「兒」組成,「豕」代表豬,亦表示事物的側面,「兒」則表示侍奉的人。

例句

1. 他一直侍側在國王身邊,忠誠地為他服務。

2. 這位大臣是君王最親信的侍側。

組詞

侍奉、侍衛、侍從、侍立、側身、側卧、側己。

近義詞

從、輔助、協助、服侍。

反義詞

背叛、叛逆、抵觸、違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