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觀的意思、疏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觀的解釋

通觀;洞察。《荀子·解蔽》:“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 楊倞 注:“疏,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疏觀”指通觀、洞察,強調全面而透徹地觀察事物本質或規律。例如《荀子·解蔽》中提到:“疏觀萬物而知其情”,意為通過廣泛觀察掌握事物的内在實情。

  2. 字詞解析

    • 疏:本義為“疏通”,引申為“通曉”“全面”(如《荀子》中楊倞注“疏,通也”)。
    • 觀:指觀察、審視,包含主動探究的意味。兩字組合後,形成強調“宏觀洞察”的複合詞。
  3. 經典出處與注釋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解蔽》,結合楊倞注解可知,“疏觀”不僅是表面觀察,更需通過系統分析達到對治亂規律的掌握。

  4. 擴展意義
    在哲學層面,該詞體現了中國古代認知論中“由表及裡”的思維方式,主張通過廣泛觀察(疏)與深度分析(觀)相結合來認識世界。

  5.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通覽”“洞悉”等,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語境,形容對複雜事物的整體性把握。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領域。

“疏觀”是兼具方法論與認知深度的詞彙,其核心在于通過全面的觀察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荀子集解》等典籍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觀

疏觀是一個漢語詞語,由“疏”和“觀”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字的部首是疒,總筆畫數為5;“觀”字的部首是見,總筆畫數為7。

來源

疏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孟子》中:“居疏不觀。”意為在寬敞的地方居住,就能看得很遠。後來,人們将其中的“疏觀”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用來表示“遠離紛擾,看得清楚事物的本質”。

繁體

疏觀的繁體字為「疏觀」,在繁體字中“觀”的部首為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疏”字的形狀更接近“秀”字,字形較為簡單。而“觀”字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字形比較方正,類似于“関”。

例句

1. 在這個喧嚣的城市中,我們需要找到一片寬廣而甯靜的地方,疏觀紛擾,放松心靈。

2. 他疏觀世事,洞察出許多人所忽略的細節。

組詞

疏觀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相關的詞彙,例如:疏察、觀察、疏理、觀點。

近義詞

疏觀的近義詞包括:明察、洞察、審察。

反義詞

疏觀的反義詞包括:糾纏、執著、固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