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的山名。《莊子·說劍》:“以 燕谿 、 石城 為鋒。”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為劍鋒。”《楚辭·劉向<九歎·逢紛>》:“平明發兮 蒼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注:“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縣 南。《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其後 秦 伐 趙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貴池 西南。《後漢書·方術傳·高獲》:“ 獲 遂遠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石城》:“ 大昕 案……據《郡國志》: 丹陽郡 有 石城縣 ,當是 高獲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陽 。《晉書·庾亮傳》:“ 亮 有開復中原之謀…… 亮 當率大衆十萬,據 石城 ,為諸軍聲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節 東。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橫塞起。” 蕭滌非 注:“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北三十裡 石城山 下。 宋 賀鑄 《憶仙姿》詞:“日日春風樓上,不見 石城 雙槳。” 康有為 《過石城》詩:“城牆何盤盤,苔莓封之厚,沿溪繞曲曲,帆檣在前後,雲此是 石城 ,小邑萬家有。”
(7).古城名。見“ 石頭城 ”。
(8).壘石成城。比喻堅固的國防。《漢書·食貨志上》:“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石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莊子·說劍》提到“以燕谿、石城為鋒”,成玄英注解其為塞外山名,位于北方,象征劍鋒的銳利。此外,《楚辭·九歎·逢紛》中“夕投宿兮石城”也指此山名。
“壘石成城”象征堅固的國防,常見于古籍中對軍事防禦的形容。
作為人名時,“石”代表堅定,“城”象征穩重,組合寓意意志堅強、才華出衆。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地理考據及文化釋義,若需更詳細資料可查閱《史記》《後漢書》等典籍或地方志。
石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由石頭所建造的城堡,寓意堅固堅守。
拆分部首:石、土
拆分筆畫:13
《石城》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賈冰傳》中,用來形容建造堅固的城牆之意。
《石城》在繁體中寫作石城。
在古代,漢字的結構和形态發生過變化。關于《石城》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暫時無法确定。
1. 在古代,石城是一種非常堅固的防禦設施。
2. 他們修建了一座石城,用來抵禦敵人的進攻。
1. 石牆
2. 石塔
3. 石柱
4. 石階
5. 石橋
1. 城堡
2. 城市
3. 城池
1. 水鄉
2. 草原
3. 農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