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壞樂崩的意思、禮壞樂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壞樂崩的解釋

指為維護君臣上下等級秩序而建立的一套典章制度、禮儀教化遭到極大的破壞。《漢書·劉歆傳》:“《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故詔書稱曰:‘禮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閔焉。’”《北史·隋紀上·高祖文帝》:“《禮》雲: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而大夫士之喪父母,乃貴賤異服。然則禮壞樂崩,由來漸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壞樂崩”是漢語成語,其解釋和相關信息如下:

一、詞義解析

指古代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的禮制和樂教遭到破壞,導緻社會綱紀混亂、道德淪喪。常用來形容動蕩不安、倫理失序的時代狀态。

二、核心出處

最早見于《漢書·武帝紀》:

“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闵焉。”

三、詞語結構

四、現代引申

現多用于批評倫理道德缺失的現象,例如:

五、與“禮崩樂壞”的差異

二者詞義相近,但存在細微區别: | 詞語 | 側重點 | 使用頻率 | |------------|----------------------|----------| | 禮壞樂崩 | 強調制度瓦解的結果 | 較低 | | 禮崩樂壞 | 突出過程性崩潰 | 更高 |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曆史評述或社會批評類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壞樂崩》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當禮儀失去原本的規範和莊重時,音樂也會變得雜亂無章,秩序混亂。 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四個部首和十八個筆畫。其中,“礻”是禮的部首,“亻”是人的部首,“土”是土的部首,“山”是山的部首。筆畫方面,“礻”有四畫,“亻”有二畫,“土”有三畫,“山”有三畫。 《禮壞樂崩》來源于《國語·魯語下》一書。它原本的意思是當禮儀向物欲屈服的時候,樂曲也會失去原有的莊重和美好。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當一個社會或一個團體的禮儀道德淪喪之時,其他方面也會隨之崩潰。 在繁體字中,《禮壞樂崩》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禮”字在小篆中的寫法類似于“-{杝}”,在隸書中寫作“-"+{斿}”,在楷書中寫作“禮”。而“樂”字在小篆中的寫法是“-{音曰}”,在隸書中寫作“-{音樂}”,在楷書中寫作“樂”。相對而言,“壞”和“崩”這兩個字的寫法比較穩定,沒有太多變化。 例如: 禮儀淪喪,習俗變異,不再恪守傳統規範,社會風氣逐漸混亂。這時,音樂也變得雜亂無章,樂曲的和諧與莊重感失去了。可以說,《禮壞樂崩》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好的寫照。 與《禮壞樂崩》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樂不可支”、“禮樂之邦”。這些成語都強調禮樂的重要性,以及禮樂的失去将會導緻社會的混亂和衰敗。 相反,與《禮壞樂崩》意思相悖的成語是“禮樂輕民”。它意味着當統治者過度注重禮樂而忽略民生,也會導緻社會的不穩定和動蕩。 總之,《禮壞樂崩》這個成語生動地描述了禮儀失範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及禮樂的聯繫。它提醒我們要重視禮儀道德,以保持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