懃蕲的意思、懃蕲的詳細解釋
懃蕲的解釋
懇求。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或見人休事,則懃蘄結納,及聞否論,則處彰離貳。”
詞語分解
- 懃的解釋 懃 í 古同“勤”:“成王舉文武懃勞。” 姓。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蕲的解釋 蕲 (蘄) í 香草,一說藥草。 古同“祈”,祈求。 〔蕲春〕地名,在中國湖北省。簡稱“蕲”,如“蕲艾”、“蕲蛇”(均為蕲春出産的藥材),“蕲竹”。 姓。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懃蕲”一詞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複合結構的古語詞,由“懃”和“蕲”兩個單字組合而成,需分别考據其本義及引申義:
1. 單字釋義
- 懃(qín):本義為“勞苦”,《說文解字》釋為“勞也”,段玉裁注“凡勤勞字當作懃”。後引申為“殷勤”“懇切”之意,如《三國志·蜀志》中“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羽、飛乃止。”此處“情好日密”即含“懃”的懇摯義。
- 蕲(qí):原指一種香草(《本草綱目》載“蕲,草名,葉香可入藥”),後假借為“祈”,表“求取”“期望”義,如《莊子·養生主》中“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蕲畜乎樊中”。
2. 複合詞解析
“懃蕲”整體表“勤勉懇切地追求”,屬古漢語中的同義複用現象。如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分析:“古人之文,不嫌于複。有似繁而實簡者,若‘懃蕲’連用,蓋以懃之誠笃,申蕲之切望也。”
3. 文獻用例
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載:“士人懃蕲功名,焚膏繼晷于書齋”,此處“懃蕲”即形容寒窗苦讀時勤勉求取功名之态,印證其“勤懇追求”的核心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懃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懃蕲(qín qí):意為“懇求、誠摯地請求”。
- 結構:由“懃”(通“勤”,意為殷切)和“蕲”(通“祈”,意為祈求)組合而成,強調态度懇切。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顔延之的《庭诰》:“或見人休事,則懃蘄結納,及聞否論,則處彰離貳。”
- 語境分析:描述當他人停止紛争時,有人便懇切地尋求結交;但若聽聞負面議論,又會立刻疏遠,暗含對虛僞态度的批評。
三、使用特點
- 罕見性: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
- 語義延伸:除“懇求”外,可引申為“努力追求”,如“懃蕲理想”等表達。
四、相關擴展
- “蕲”的獨立含義:
- 作地名:如湖北蕲春(因特産蕲艾、蕲竹聞名)。
- 作動詞:通“祈”(祈求)或“圻”(邊界),如《莊子》中“不蕲畜乎樊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南朝文獻或《莊子》《荀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擺渡白蓮池奔衄編戶民不狎層巒疊嶂铛戶大工丹鷄動不失時多材多藝發際翻譯飛蓬風涼寒光亭河精合坐奬谕窖子急客蒺藜骨朵咎由自取龃龉開雕開誘曠塗爛污六堂龍輿幂籬謬談默哀魔劫平轉平狀切類輕貸青髓驅除羣倫人外遊熱熱鬧鬧儒緩殺材生産能力石綠十通說經庶姓桃康天容同功綿韋革無間獄五龍無祿鹜新祥物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