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古義 ”。1.古代典籍之義理。《魏書·禮志二》:“良由去聖久遠,經禮殘缺,諸儒注記,典制無因。雖稽考異聞,引證古誼,然用捨從世,通塞有時,折衷取正,固難詳矣。”《新唐書·李德裕傳》:“人君動法於日,故出而視朝,入而燕息。傳曰:‘君就房有常節。’惟深察古誼,毋繼以夜。”
(2).古賢人之風義。《宋史·文天祥傳》:“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古誼忠肝,躍然紙上。”
(3).古代字義。指字的本義。 清 魏源 《<說文拟雅>叙》:“《爾雅》不盡用字之本誼,專取假借,故六書之本義不明。今專以部首分類,而以其虛文語助為‘釋言’,别輯其專行借誼反廢古誼者為‘釋訓’。”
“古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四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同“古義”
指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或古代典籍中蘊含的義理。例如《魏書·禮志二》提到“引證古誼”,即引用古代典籍的義理來論證。
古代典籍的義理
強調對經典文獻中思想、倫理的探究。如《新唐書·李德裕傳》中“深察古誼”,即要求深入理解典籍中的核心思想。
古賢人的風義
指古代賢者的品德與節操。典型用例出自《宋史·文天祥傳》:“古誼若龜鑒”,以龜甲和明鏡比喻文天祥的忠貞與高潔品格。
古代字義(字的本義)
從文字學角度,指漢字在古代的本義。例如清代魏源在《〈說文拟雅〉叙》中讨論字的本義時涉及這一用法。
補充說明
建議在古籍閱讀中結合上下文進一步體會其細微差别。
古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用來形容古代人之間的友誼。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言”的意思,右邊是“束”的意思。這個詞的構造比較簡單,總共有7個筆畫。
古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人們非常重視友誼的力量和重要性。古誼一詞正是為了強調這種友誼的深厚而産生的。古誼也常被用來形容親如兄弟的朋友關系。
在繁體字中,古誼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稍有差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許不同。對于古誼這個詞,古代人們不是用現在一般的“友誼”的寫法,而是用另一種形式來寫。這種寫法是古代人類把一種含義與一個字相匹配的方式。當然,即使在古代,寫法也可能因人而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古誼的例句:
1. 古人常常以古誼論人情。
2. 不論時代變遷,古誼依然沉甸甸。
3. 古誼如今已是稀罕物。
古誼這個詞也可以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形成一些新的組詞。例如:
1. 古誼友情
2. 古誼難忘
3. 古誼深厚
在意義上,古誼與友誼有着非常接近的近義詞。它們都表示人與人之間的深厚關系,相互信任與倚重。當然,反義詞并不適用于古誼這個詞,因為它并不表示與其他形式的關系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