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寇的意思、草寇的詳細解釋
草寇的解釋
[robbers in the mountain] 出沒于山地的強盜
詳細解釋
出沒于山林草莽的盜匪。舊時官府常蔑稱聚衆反抗朝廷的起義者。《舊唐書·僖宗紀》:“如鄉村有幹勇才略,而能率合義徒,驅除草寇者,本處以聞,亦與重賞。”《水浒傳》第一○七回:“賊将 滕戣 看見是女子,拍馬出陣,大笑道:‘ 宋江 等真是草寇,怎麼用那婦人上陣!’”《英烈傳》第三四回:“即今諸路年穀不登,人民饑饉。聞殿下招兵,俱來就食。羣雄、草寇來投伏者,計有六十餘萬人。”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寇的解釋 寇 ò 盜匪,侵略者,亦指敵人:盜寇。賊寇。 侵略者來侵犯:寇邊。 姓。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草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
基本含義
指舊時出沒于山林、草莽地帶的強盜或土匪,通常以劫掠為生。例如:“蕩平草寇”“區區草寇,不足為患”()。
-
曆史與文學中的延伸
在官方語境中,常被蔑稱反抗朝廷的起義者。如《舊唐書·僖宗紀》提到:“驅除草寇者,本處以聞,亦與重賞”()。古典文學如《水浒傳》中,也用于描述聚義山林的群體()。
二、詞語結構
- 構詞方式
偏正式合成詞,“草”指草木叢生的隱蔽環境,“寇”指盜匪,合稱強調其活動地域特征()。
三、其他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草寇”也指一種姜科植物(海南山姜),可入藥或作調料(),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山賊、綠林、草莽
- 反義詞:官兵、義軍(需注意語境褒貶)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植物學定義,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以草為僞裝或護身的盜匪或劫匪。下面是關于《草寇》的各個方面的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草寇》的部首是《艹》(草字頭部),它的筆畫數為12畫。
2. 來源:《草寇》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中葉的小說《水浒傳》中,形容梁山泊的英雄們隱藏在山野草地中行動,以突襲、搶劫為生的匪盜。
3. 繁體:《草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草寇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相同。
5. 例句:一隻草寇出沒于附近的森林中,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困擾。
6. 組詞:草寇可以與其他字組成詞語,例如:草叢、寇盜等。
7. 近義詞:與《草寇》具有相似意思的近義詞有:草匪、草頭、草莽。
8. 反義詞:暫無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