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erbal abuse]∶兇惡憤怒之聲
惡聲喝道:站住
(2) [immoral music or song]∶指低級趣味的樂曲
(3) [bad reputation]∶壞名聲
(1).邪6*惡的聲音。《孟子·萬章下》:“ 伯夷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 琨 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2).粗魯的聲氣;怨恨之聲。《莊子·山木》:“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史記·樂毅列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絶不出惡聲。”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條鞭法,名為永不加賦,而耗羨平餘猶在正供之外,徭役既免,民無惡聲,而舟車工匠遇事未嘗獲免。”
(3).壞名聲。《韓非子·說林上》:“ 湯 殺君而欲傳惡聲於子,故讓天下於子。”《史記·蘇秦列傳論》:“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4).噪音。《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其路亦土多石少,車轍遂無惡聲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惡聲漢語 快速查詢。
“惡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理解,綜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兇惡憤怒的聲音
指帶有威脅或怒意的語調,如“惡聲喝道:站住”()。常見于形容人發怒時的狀态,例如“惡聲惡氣”即描述态度粗暴()。
低俗或邪惡的聲音
可指低級的樂曲或不正派的言辭,例如“指低級趣味的樂曲”()。
壞名聲
如《韓非子》中提到“傳惡聲于子”,指傳播不良聲譽()。
惡意言辭或诽謗
形容用刺耳、嘲諷的言語攻擊他人,例如“傳播惡意言論”()。
“惡聲”既可指具體的聲音(如怒吼、低俗音樂),也可抽象為壞名聲或惡意言語。其内涵涵蓋情緒表達、道德評價及社會行為,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惡聲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心部和聲部。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惡聲的意思主要指的是聲音不好聽、難聽的聲音。在古代,惡聲也表示惡言惡語、惡劣的聲譽。這個詞的使用和引申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對聲音質量和道德倫理的評判有關。
惡聲的繁體字為「惡聲」。
在古代,惡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噁聲」等。這些不同的寫法也體現了古代對聲音品質與道德評價的不同觀點。
1. 她的歌聲像是天使在唱歌,美妙動聽,與惡聲截然相反。
2. 那個人口齒不清,說話總是帶着一股惡聲,讓人不敢接近。
惡劣、惡心、惡意、惡化、惡人
難聽、刺耳、不悅耳
悅耳、動聽、美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