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馮瀛王的意思、馮瀛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馮瀛王的解釋

五代 時 馮道 ,曾倡議國子監校定“九經”,組工雕印,我國官府大規模刻書自此開始。 馮 死後, 後周 世宗 追封為 瀛王 ,故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闆印書籍, 唐 人尚未盛為之。自 馮嬴王 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闆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馮瀛王是中國古代史書與漢語文化中對五代時期政治家馮道(882-954)的尊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源構成 “馮”為姓氏;“瀛王”是馮道在後周時期受封的王爵稱號。據《舊五代史·周書》記載,後周太祖郭威于廣順元年(951年)冊封馮道為“瀛王”,食邑一萬戶,此稱號源自古代瀛州(今河北河間)的地名。

二、曆史背景 馮道曆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在政治動蕩的五代十國時期擔任宰相長達二十餘年。《資治通鑒》稱其“為人清儉寬弘,人莫測其喜愠”,其“瀛王”封號既彰顯政治地位,也體現當時政權對文治能臣的倚重。

三、文化評價 宋代以降對馮道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批判其“不知廉恥”,而王安石則稱贊“馮道之賢,蓋諸儒者莫及也”(《臨川文集》)。這種争議使“馮瀛王”成為探讨士大夫氣節與務實精神的重要文化符號。

四、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馮瀛王”詞條,定義為:“五代時人馮道,曾封瀛王。曆仕數朝,後世對其多有争議。”該解釋結合曆史事實與後世評價,符合漢語詞典編纂的客觀性原則。

注:引用來源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http://history.cssn.cn)、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權威平台公開文獻,具體篇目可參考《舊五代史》《資治通鑒》等正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馮瀛王”是五代時期曆史人物馮道的追封稱號,其詞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詞義解析

“馮瀛王”特指五代時期的馮道(882-954)。他因在後周世宗時期被追封為“瀛王”而得名,故稱“馮瀛王”。

二、曆史貢獻

  1. 推動官方刻書
    馮道倡議由國子監校定儒家經典“九經”(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等),并組織工匠雕版印刷。此舉标志着中國官府首次大規模刻印書籍,對文化傳播産生深遠影響。

  2. 雕版印刷的裡程碑
    在馮道之前,唐代雖已有雕版印刷,但主要用于民間佛經、曆書等。馮道主導的“九經”刻印,使雕版技術正式應用于官方典籍,為宋代印刷術的繁榮奠定基礎。

三、名稱由來

馮道曆經五代十國多個政權,官至宰相。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去世後,周世宗柴榮追封其為“瀛王”,故後世稱其為“馮瀛王”。

四、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雕版印刷史或五代官職制度,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面子剝坐財資操剸察察為明承禅稱奇道絶稠缛傳素躇蹰黜退此番辭義從立的的喀喀湖電露典祀風蝕鴿子籠皇屋谏誡殲一警百峻法兩林兩鼠鬥穴零丁淩陰利如硫化離鄉背土禮遺龍衣胪斷祿親明眼俳調迫暮牆合茜羅緁獵耆紳人權瑞馬儒鄉僧伽藍視同陌路水門探花筵沓拖天笃鐵杵磨成針鐵峽完強無為自化下本錢享譽嫌怕羨溢獻議鹹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