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寇的意思、草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寇的解释

[robbers in the mountain] 出没于山地的强盗

详细解释

出没于山林草莽的盗匪。旧时官府常蔑称聚众反抗朝廷的起义者。《旧唐书·僖宗纪》:“如乡村有干勇才略,而能率合义徒,驱除草寇者,本处以闻,亦与重赏。”《水浒传》第一○七回:“贼将 滕戣 看见是女子,拍马出阵,大笑道:‘ 宋江 等真是草寇,怎么用那妇人上阵!’”《英烈传》第三四回:“即今诸路年穀不登,人民饥饉。闻殿下招兵,俱来就食。羣雄、草寇来投伏者,计有六十餘万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寇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指代旧时聚众山林、对抗官府或劫掠百姓的非法武装势力。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草寇由“草”与“寇”组合而成。“草”喻指山野、民间,“寇”指强盗或叛乱者,合称多指未成规模的民间匪盗群体,区别于正规军队或大型起义军。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旧指出没于山林间的强盗”。

  2. 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古代文献常用“草寇”形容地方性民间反抗势力。如《水浒传》中部分角色被官府称为“草寇”,体现其与朝廷的对立属性。这类群体多因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而形成,活动范围局限于特定区域。

  3. 文学与文化的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草寇”常带有贬义,暗示其缺乏政治纲领或纪律性。例如《三国演义》描述黄巾军时,虽属大规模起义,仍被部分史书归为“草寇”,反映传统史观对民间武装的负面评价。

  4. 近义词对比

    • 流寇:流动性强、无固定据点的匪盗。
    • 绿林:源自西汉末年绿林军,后泛指反抗官府的义军,较“草寇”更具组织性。
  5. 现代用法的弱化

    当代语境中,“草寇”多用于比喻或戏称非正式的群体,如网络用语“学术草寇”形容非主流研究者,原有贬义逐渐淡化。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草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基本含义
    指旧时出没于山林、草莽地带的强盗或土匪,通常以劫掠为生。例如:“荡平草寇”“区区草寇,不足为患”()。

  2. 历史与文学中的延伸
    在官方语境中,常被蔑称反抗朝廷的起义者。如《旧唐书·僖宗纪》提到:“驱除草寇者,本处以闻,亦与重赏”()。古典文学如《水浒传》中,也用于描述聚义山林的群体()。

二、词语结构

三、其他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草寇”也指一种姜科植物(海南山姜),可入药或作调料(),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植物学定义,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倚白板宝瓮閟气不解衣不自量力猜惑常道朝四暮三炽然刺股窜责促轸逮贱丹黄凋谢抵账东关东山卧渡杯幡布襎裷凤花锦浮渚工作证浩态厚待肩摩毂接简佩加数锦被花羁游距守鞠治考试克孜尔千佛洞狂叫狂攘旷途泪泉领班鸾回凤翥陆盐缕綦庙讳酩酊大醉母德炮石辟倪芘苤前功尽废请柬羣憸神秘莫测水汊武力香花鲜希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