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持盛有酒的杯。《新唐書·庶人祐傳》:“王毋憂,右手持酒啗,左手刀拂之。” 宋 張先 《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詞:“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持酒”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為手持盛有酒的杯,常用于描述舉杯祝酒或敬酒的情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持”指手持,“酒”代表酒杯或酒液,組合後字面意為手持酒杯,引申為舉杯飲酒或敬酒的動作。
出處與例句
使用場景
多用于宴會、婚禮等慶祝場合,表現歡聚舉杯或表達敬意的情景。例如古詩文中常以“持酒”渲染氛圍,如“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宋祁《玉樓春》)。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舉杯”“把盞”,反義詞如“停杯”。需注意,“持酒”本身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成語,而是描述性短語,但部分詞典将其歸為成語。
總結來看,“持酒”通過動作描寫傳遞情感,既有實際飲酒之意,也承載了文學表達中的雅緻與儀式感。
持酒是一個常見的詞語,指的是手拿着酒杯或者酒壺。
持酒的部首分别是手和酉,它的筆畫數為10畫。
持酒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酒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飲酒的傳統,酒在古代被視為一種禮儀和文化的象征。古人常常在宴席上手持酒杯或者酒壺,以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和好意。
持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持酒」,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持酒有時也可寫作「持醮」。醮即祭祀、祭品的一種,故「持醮」指的是手持祭酒或者祭品的狀态。
1. 他舉起酒杯,莊重地持酒敬客。
2. 在古代祭祀儀式中,持酒的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持杯、持壺、持盞、持罍、持觞等
提酒、端酒、舉酒
放酒、倒酒、散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