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矮子看戲 ”。 元 程端禮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二:“不可先看他人議論,如矮人看場,無益。” 明 李東陽 《懷麓堂詩話》卷十:“ 柳子厚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坡翁 欲削此二句,論詩者類不免矮人看場之病。”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少陵詩八》:“ 朱子 嘗雲 魯直 隻一時有所見,創為此論,今人見 魯直 説好,便都説好,矮人看場耳。斯實 杜 詩定評也。”參見“ 矮子看戲 ”。
“矮人看場”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詳細釋義:
指人在觀察事物或發表觀點時,因自身局限(如見識不足、缺乏主見)而盲目附和他人,無法形成獨立見解。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人雲亦雲”或“隨聲附和”。
曆史淵源
最早見于元代程端禮的《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不可先看人議論,如矮人看場,無益。”。此外,朱熹的《朱子語類》中也有類似表述:“正如矮人看戲一般,見前面人笑,他也笑。”。
演變形式
該成語在不同文獻中也被寫作“矮子看戲”或“矮人觀場”,但含義一緻。
該成語警示人們應培養獨立思考和深入觀察的能力,避免因盲從而失去判斷力。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朱子語類》或元代程端禮的著作。
成語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意義的固定詞組,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特點。《矮人看場》就是其中一個有趣的成語。
《矮人看場》的意思是指一個矮個子站在人群中觀看場景,由于身高矮小,所以隻能看到别人的背影或者隻能看到一些局部的景象。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的知識或經驗有限,隻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無法全面理解。
将《矮人看場》分解為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到:
矮(矢字旁,5畫)
人(人字旁,2畫)
看(目字旁,8畫)
場(土字旁,12畫)
《矮人看場》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繁體字為「矮漢看場」。
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矮人看場」可以寫作「矮人覃場」或「矮人觀場」。
他對這個領域的了解太淺薄了,真是矮人看場。
這個新員工雖然很努力,但由于缺乏經驗,常常矮人看場。
與《矮人看場》相關的組詞有:
矮小、矮胖、矮牆、觀看、入場、看似
近義詞:淺嘗辄止、囫囵吞棗
反義詞:洞若觀火、洞察一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