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唶的意思、咄唶的詳細解釋
咄唶的解釋
(1).歎息。《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孫權 ﹞見﹝ 蒙 ﹞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明 徐渭 《宴遊西郊》詩:“長空生咄唶,懊緒付娉婷。” 清 孫枝蔚 《行子吟》之三:“壯士能相笑,乃與商賈親,咄唶復咄唶,行子良苦辛。”
(2).猶咄嗟。呼吸之間。形容時間短暫;迅速。《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李善 注:“言人命叱呼之間,或至夭喪也。” 元 揭傒斯 《春日雜言》詩之二:“一朝際風塵,身貴位益崇,死生好惡間,咄唶生秋風。”
詞語分解
- 咄的解釋 咄 ō 〔咄咄〕表示驚怪,如“咄咄怪事。” 表示呵叱:“咄!你這光棍!那麼簡單”。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唶的解釋 唶 è 嗟歎。贊歎。 唶 è 大呼:“女見僧即唶曰:‘莽男子!’” 唶 ō ㄗㄨㄛˉ 古通“嘬”,吮吸。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咄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歎息之意
該詞常用于表示感歎或無奈的情緒。例如《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中記載,孫權因擔憂呂蒙病情而“咄唶”歎息,夜不能寐。清代孫枝蔚的詩句“咄唶複咄唶,行子良苦辛”也展現了這種情感表達。
二、形容時間短暫
引申自“咄嗟”,表示呼吸之間極短的時間跨度。曹植《贈白馬王彪》中“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即用此意,暗喻生命的脆弱與時光易逝。元代揭傒斯的詩句“咄唶生秋風”同樣以此形容世事無常。
讀音說明
存在兩種常見标注:
- duō jiè(見于《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 duō duō(部分現代詞典采用)
建議根據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選擇讀音。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咄唶》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大聲喧嘩、大聲叫嚷。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口和隹,總共有6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古代人自創的詞語,沒有特定的出處。
在繁體字中,咄唶的寫法是「咄咂」,即在第二個字加上了「咂」的部分。但是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一般都采用簡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從目前了解的資料來看,咄唶在古代并沒有形成獨立的寫法。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他咄唶了一聲,把我吓了一跳。
2. 孩子們在操場上咄唶着玩耍。
3. 請不要在圖書館裡咄唶。
咄唶這個詞比較常見,沒有特定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與之相關。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