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咄唶的意思、咄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咄唶的解釋

(1).歎息。《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孫權 ﹞見﹝ 蒙 ﹞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明 徐渭 《宴遊西郊》詩:“長空生咄唶,懊緒付娉婷。” 清 孫枝蔚 《行子吟》之三:“壯士能相笑,乃與商賈親,咄唶復咄唶,行子良苦辛。”

(2).猶咄嗟。呼吸之間。形容時間短暫;迅速。《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李善 注:“言人命叱呼之間,或至夭喪也。” 元 揭傒斯 《春日雜言》詩之二:“一朝際風塵,身貴位益崇,死生好惡間,咄唶生秋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咄唶”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咄唶”包含兩種讀音及對應的含義:

  1. 讀作“duō jiè”:指歎息聲,常用于描述因感慨、哀傷或憤懑發出的聲音。例如《晉書·蔡谟傳》中“聞之咄唶”即用此義。
  2. 讀作“duō zé”:形容時間短暫,有“瞬息之間”的含義。如《世說新語》提及“咄唶之間,便判生死”。

二、詞源解析

三、古籍例證 該詞多見于魏晉文獻,例如: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咄唶”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常見于曆史小說、學術論著等場景,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線上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咄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歎息之意

該詞常用于表示感歎或無奈的情緒。例如《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中記載,孫權因擔憂呂蒙病情而“咄唶”歎息,夜不能寐。清代孫枝蔚的詩句“咄唶複咄唶,行子良苦辛”也展現了這種情感表達。

二、形容時間短暫

引申自“咄嗟”,表示呼吸之間極短的時間跨度。曹植《贈白馬王彪》中“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即用此意,暗喻生命的脆弱與時光易逝。元代揭傒斯的詩句“咄唶生秋風”同樣以此形容世事無常。

讀音說明

存在兩種常見标注:

建議根據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選擇讀音。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覽...

保章正變後掠翼飛機才待蠶母鏟滅點閘地方民族主義兒皇凡人分桃幹匿涫涫毂毂蠱溺鼓盆沽虛旱蓮花好謀盒飯厚樸火上加油激化金燈驚佩驚悉僦雇局踀居牙覽取勞形李家林叟龍台綸冊女人拜剽拟巧立名色奇拔屺岵氣流情禅欽悅崎嵚曆落人各有志撒嬌設國是否摔風贖锾水落石出書金挑挑剔剔體元翫輕衛星導航烏托邦午夜仙獸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