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兇暴的賊徒。《三國志·魏志·楊阜傳》:“ 叙 母駡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
“桀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桀賊”讀作jié zéi,指兇暴狡詐的壞人,常用來形容行為極端惡劣、殘暴不仁之徒。
詞源構成
曆史典故
該詞可見于《三國志·魏志·楊阜傳》,姜叙之母曾斥責叛将:“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凸顯其用于痛斥背叛與暴行的語境。
“桀賊”通過曆史人物與負面詞彙結合,生動刻畫了極端兇殘的惡人形象。其含義與“暴徒”“奸賊”相近,但更具曆史厚重感。
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查字典網頁)。
桀賊(jié zé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個極其狡猾、狠毒和惡劣的人。其用來形容那些作惡多端,以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為己利益謀取私利的人。
桀賊這個詞拆分開來,由“木”部和“貝”部組成。其中,“木”部是指“木頭”,表示與木有關;而“貝”部是指“貝殼”,表示與財富、利益有關。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桀賊最初出自《史記·五帝本紀》,其中描述的是驕傲殘暴的商湯。桀是指商湯的名字,賊表示其為邪惡之徒。後來,桀賊這個詞逐漸廣泛用來形容其他類似的人。
桀賊是桀賊的繁體字形式,兩者意思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桀賊的字形略有不同。其中,“桀”字的上部是“傑”,表示有才幹;而下部為“曷”,表示惡劣。而“賊”字的舊寫為“賊”,用來形容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的人。
1. 這個桀賊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不顧他人的生死。
2. 桀賊的行徑已經暴露,必将受到法律的嚴懲。
3. 不要心存僥幸,桀賊終究會有惡果。
1.桀骜不馴:指一個人非常傲慢自大,不服從任何約束。
2.賊眉鼠眼:形容一個人狡猾詭詐,行為不正。
3.禍國殃民: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1.兇狠:形容一個人惡劣、殘暴。
2.惡徒:指一個人行為邪惡,不法。
3.奸詐:形容一個人狡猾、陰險。
1.仁義:指一個人待人寬厚、恩德彰顯。
2.正直:形容一個人為人正派,光明磊落。
3.善良:指一個人心地善良,行為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