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束之高閣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汪遵》:“朱門富家,積書萬卷,束在高閣,塵暗籤軸,蠹落帙帷。”
"束之高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将某物捆紮起來放置于高高的閣樓上,比喻棄置不用、擱置不理。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分析及使用場景進行詳細說明:
字面本義
"束"指捆紮,"高閣"指樓閣的高處儲藏處。原指将物品捆好存放于閣樓,使其遠離日常使用場景。
例: 古籍因保存需求常被束之高閣。
引申比喻義
強調對事物(如計劃、建議、才能等)的忽視或廢棄,含貶義色彩,暗示資源浪費或決策失誤。
例: 這份改革方案因争議過大,最終被束之高閣(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束"(動詞)+ "之"(代詞,表對象)+ "高閣"(地點狀語),整體為動賓結構。
最早見于《晉書·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原指對人才的不重用(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適用對象
例: 環保提案屢遭束之高閣,引發公衆不滿。
情感傾向
多含批評意味,暗指決策者消極态度或資源錯配。
反義對比:
釋義:"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邊,不去用它或管它。"
強調其典故來源及"棄置不用"的核心隱喻。
解析"之"的代詞性質及晉書用例。
科研經費若長期束之高閣,将阻礙技術創新發展。
他空有才華卻被束之高閣,實為機構之失。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鍊接,來源僅标注權威工具書名稱及版本,建議讀者查閱實體或官方電子版詞典獲取完整釋義。)
“束在高閣”是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成語意為将物品捆紮後放置于高處的閣樓,比喻對事物或主張擱置不理、棄置不用。其核心含義與更常見的成語“束之高閣”完全一緻,屬于同義表達。
字面含義
比喻意義
用法特點
該成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語境中更推薦使用“束之高閣”這一标準形式。其典故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晉書·庾翼傳》中已有類似表述,後經元、明文獻沿用至今。
飽呃邴車博通差跌叉路癡突愁絕綷詠村長丹丘生道籍頂搭子對比繁刑反虞負藝蓋阙港養格抖抖貫越顧存貴科國車國廪固然豪市鶴壽禾田後表還價菌蟪舉直厝枉寬斷爛銀拉硬屎雷閃列宿明糚木樓暮煙前赴後繼權巧去掉屈腰三國杉錦沈寂士則耍舌頭說經私過碎割淩遲亡畔頑犷為文蚊翼吳江笑資蟹舍稀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