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國破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國家覆滅、家庭毀滅,形容遭遇巨大災難或陷入極度悲慘的境地。其中“亡國”強調國家政權滅亡,“破家”則指家庭破碎或遭受重創,兩者結合突顯雙重災難性後果。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漢代桓寬的《鹽鐵論·相刺》,文中引用屈原的感歎:“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借古諷今,強調君主若聽信讒言、疏遠賢臣,将導緻國家與家庭的覆滅。
3. 結構與用法
4. 擴展與關聯
唐代詩句“破國亡家事甚多”(汪遵《詠酒二首》)及明代小說《警世通言》中“破國亡家”的用法,進一步印證了該成語的衍生含義,即因錯誤決策(如貪欲)導緻嚴重後果。需注意“亡國破家”與“國破家亡”語序不同,但核心含義相近。
5. 示例
如唐代湘妃廟詩句:“亡國破家皆有恨,捧心無語淚蘇台”,生動體現了對曆史悲劇的哀歎。
《亡國破家》是一個成語,表示國家遭到滅亡,家庭破裂的悲慘境地。這個成語用于形容國家或家庭由于内外因素而面臨毀滅或破碎的局面。
《亡國破家》由3個漢字組成,其中:
《亡國破家》這個成語起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毀邦者七十裡,亡國者百裡,亡家者千戶。” 意思是說一個國家因内外因素而遭受毀滅,而家庭更容易因此而破裂。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用來形容國家或家庭陷入悲慘境地的成語。
繁體書寫為《亡國破家》。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存在一定差異,但《亡國破家》的基本形狀保持一緻。
1. 這次戰争導緻了亡國破家,許多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家園和親人。
2. 年内連續發生的政治危機使得這個國家陷入了亡國破家的境地。
亡國、破家是《亡國破家》這個詞的兩個組成部分,沒有其他常用的組詞。
亡國破家沒有确切的近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獨特的成語。
反義詞是安定富裕、國泰民安的狀态,與《亡國破家》的意義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