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苕霅的意思、苕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苕霅的解釋

苕溪 、 霅溪 二水的并稱。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是 唐 代 張志和 隱居之地。《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願為浮家泛宅,往來 苕 霅 間。” 明 陳子龍 《吳興道中》詩:“鳴榔涉杪秋, 苕 霅 何淹薄。”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聊存科名盛事,兼為 苕 霅 美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苕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合成詞,原指浙江省湖州市境内的兩條河流——苕溪與霅溪。苕溪發源于天目山北麓,分東、西兩溪,至湖州彙合後流入太湖;霅溪是苕溪下遊的支流,因水流湍急、聲如霅霅(zhà,水激蕩聲)而得名。

在古典文學中,"苕霅"常作為湖州的代稱,如宋代詩人王十朋《苕溪》詩雲:"水晶宮阙傍苕霅",即借水鄉意象指代湖州風貌。該詞還引申出"清麗山水"的意境,清代朱彜尊《鴛鴦湖棹歌》注疏稱:"苕霅并稱,蓋舉二水以該一郡之勝"。

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代指湖州"。這一地理名詞承載着江南水鄉文化記憶,常見于曆史地理文獻及詩詞歌賦中。

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2. 王十朋《梅溪集》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朱彜尊《曝書亭集》清代刊本

網絡擴展解釋

“苕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

苕霅是苕溪和霅溪兩條水系的并稱,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這兩條溪流因唐代詩人張志和曾在此隱居而具有文化意義,張志和以《漁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飛”等名句聞名。

讀音

地理背景

文化關聯

因唐代張志和隱居于此,苕霅成為文人詩詞中象征隱逸生活的意象。宋代蘇轼、陸遊等也曾賦詩提及此地。

“苕霅”既是地理名稱,也承載着隱逸文化的内涵。需注意讀音差異可能源于方言或曆史演變,但權威文獻中以“tiáo zhà”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拜墓剝膚之痛撥亂濟時不就長錠車費抽抽趔趔貙貍膽魄登台拜将鍛坊端恪亸剝讀書人方絮奉答感風簿鼓吹部國士無雙海底撈針鶴膝風惶恐不安黃蓍徽廟狐穴見夢節日翁寄籍津膩棘澀箕舌斂心零瘁淩亂禮中龍行虎變穆穆純純鬧了歸齊鵬翥悭囊钤識穹旻器制拳偻日久月深日頭山嶞上公上農山僧少庭身在林泉,心懷魏阙通訓馱背外屋玩弄文缛文舟纖兒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