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的尚書台, 三國 魏 的中書省,都是代表皇帝發布政令的中樞機關。後因以“臺省”指政府的中央機構。 南北朝 以來,雖然尚書台已多改稱尚書省,并逐漸形成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分權的制度,但“臺省”之稱仍沿用不變。《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 豐 不知而往,即殺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豐 在臺省,常多託疾。”《舊唐書·劉祥道傳》:“ 漢 魏 以來,權歸臺省,九卿皆為常伯屬官。” 唐 杜甫 《醉時歌》:“諸衮省衮登臺省, 廣文先生 官獨冷。”
(2). 唐 代有時亦将三和公禦史台合稱為“臺省”。
“台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需結合曆史與現代用法進行解釋:
起源與演變
“台省”最初指漢代的尚書台和三國時期魏國的中書省,均為中央行政核心機構。南北朝後,雖逐漸形成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三省分權制度,但“台省”仍作為中央政府的統稱沿用。
唐代擴展
唐代将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與禦史台合稱“台省”,涵蓋行政與監察職能,成為中央權力機構的代名詞。
“台省”有時作為“台灣省”的簡稱,但正式表述中更常用全稱“台灣省”。台灣省是中國省級行政區,包括台灣島及附屬島嶼(如澎湖列島、釣魚島等),省會為台北,人口約2341萬,經濟以電子、紡織等産業為主。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台省”所指,曆史文獻中多為中央機構,現代文本中需結合上下文确認是否為地理簡稱。
“台省”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台和省。
台:由“口”部和“台”部組成,總共有3畫。
省:由“目”部和“小”部組成,總共有9畫。
“台省”一詞源于中國的行政區劃制度。在中國大陸,行政區域一級為省,二級為市、自治州、地區,三級為縣、自治縣、旗、自治旗、市轄區、自治區域等。換句話說,“台省”即是指省級行政區域。
繁體字中,“台”字寫作「臺」。
古代漢字寫法有很多變體,但大緻與現代相似。
台:在古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省: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這個城市是我所在的台省的省會。
2. 台省的教育發展迅速。
台辦、省級、省府、省轄
省、省份、行政區
縣、自治區、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