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 Yu] (768—824) 唐代文學家,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貞元年間進士,曾任監察禦史,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在文學上反對骈偶文風,提倡散體。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是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在思想上維護儒家的傳統思想,調強堯舜至孔孟的一脈相傳的道統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是中國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析其生平與貢獻:
文學革新
與柳宗元共同倡導古文運動,反對骈文浮華,提倡先秦兩漢的散文風格,強調“文以載道”。蘇轼評價其“文起八代之衰”。
思想貢獻
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思想細節,可查閱《昌黎先生集》或相關研究文獻。
韓愈是一個姓氏,并有時作為人名使用。該詞彙的拆分部首是“韓”和“愈”,其中“韓”部分的部首是“韋”,“愈”部分的部首是“心”,它們分别由八+2+4和61+3個筆畫構成。
這個姓氏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氏族,以及該氏族後來的後裔。據傳,韓愈的祖先是西漢時期的大臣韓安國。韓愈是唐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
在繁體字中,姓氏“韓”是保持不變的,而“愈”可以寫作“愈”、“縯”或“藲”。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姓氏“韓”可以寫作“韓”或“韓”,而“愈”可以寫作“愈”、“逸”、“逮”或“翌”。但現代常用的寫法為“韓愈”。
以下是一個關于“韓愈”的例句:
韓愈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以下是一些與“韓愈”相關的詞彙:
組詞:韓氏、愈發、愈加。
近義詞:韓、愈、逸。
反義詞:非韓、非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