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符。因避讳而改。《陈书·周迪传》:“裁解豚佩,仍剖兽符。”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握兽符而架寅车。”
“兽符”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兽符”原指古代调兵或传达命令的凭证“虎符”。因中国古代存在避讳传统(如避皇帝名讳或虎的凶煞象征),故将“虎符”改称“兽符”。例如唐代刘禹锡在《答饶州元使君书》中写道“握兽符而架寅车”,即指执掌兵权。
部分资料提到,“兽符”也可指古代印章或符篆上的动物纹样(如兽形图案),用于象征权力或驱邪。这种解释多见于对器物纹饰的描述,属于文化符号层面的引申。
综合自(避讳背景)、(纹样解释)、(文献引用)及(唐代用例)。
《兽符》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古代使用的一种记录动物数量的符号或记号。
《兽符》的部首是 "兽",由 "爪" 和 "口" 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兽符》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尔雅》一书中,用于记录古代人们捕猎、牧养或统计动物数量。在古代部族社会中,兽符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民族统计动物资源。
《兽符》的繁体字为「獸符」。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跟现代有所不同。《兽符》的古代写法为「獸符」。
1. 史书中记录了古代皇帝使用《兽符》来统计国家动物资源。
2. 考古学家在古代文物中发现了许多刻有《兽符》的符号。
兽形、兽皮、兽医、符号、符文、符咒。
兽记、兽牌、猎符。
人符、物符、物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