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确。《宋史·何郯朱京等傳論》:“ 京 持論端确,竟以去位,君子惜之。”《朱子語類》卷七三:“聖人取象有不端确處。”
(2).端正剛強。《明史·陳镛傳》:“ 楊士奇 稱其清介端确,表裡一出於正。”
“端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正确
指觀點、言論或判斷的準确性。例如:
端正剛強
形容人的品格正直且意志堅定。例如: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常見于評價人物品格或學術觀點。例如:“他的論證端确有力,令人信服。”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宋史》《明史》等文獻。
端确,是個形容詞,意為“嚴謹可靠,準确無誤”。形容事物或人的表現十分精準與準确,給人一種可信賴的感覺。
端确的部首是立字旁,共有9個筆畫。
端确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字,其字形獨特而優雅。古代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将形象表達為筆畫的組合,形成了各種漢字。
端确的繁體字為「端確」。
古代漢字的形态與現代有些許不同,端确在古代的寫法為「端确」,部分筆畫的形狀和書寫順序略有差别。
1. 他的觀點深思熟慮,用詞端确,給人一種深入解讀的感覺。
2. 這篇論文的論證過程嚴密而端确,讓人信服。
1. 可靠、準确、嚴謹、精準。
确切、準确、精準、嚴密。
模糊、含糊、不準确、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