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豹尾的意思、豹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豹尾的解釋

(1).豹的尾巴。《山海經·西山經》:“ 西王母 ,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生抽豹尾,分裂貙肩。”

(2).古代将帥旌旗上的飾物。或懸以豹尾,或在旗上畫豹文。《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又聞豹尾已建,戎軒鶩駕,陛下将復勞玉躬,擾挂神思。”《晉書·沉充傳》:“率兵臨發,謂其妻子曰:‘男兒不豎豹尾,終不還也。’” 唐 韓愈 《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旌節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長 魏 師。”《宋史·輿服志二》:“ 宋 凡命節度使,有司給門旗二,龍、虎各一,旌一,節一,麾槍二,豹尾二……豹尾,製以赤黃布,畫豹文,并髹杠。”

(3).天子屬車上的飾物,懸于最後一車。後亦用于天子鹵簿儀仗。 漢 蔡邕 《獨斷》下:“ 秦 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也,尚書、禦史乘之。最後一車懸豹尾。”《宋書·武帝紀上》:“公親鼓之,賊乃大奔。 超 遁還 廣固 。獲 超 馬、僞輦、玉璽、豹尾等,送于京師。”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駕詣景靈宮儀仗》:“鹵簿儀仗,有高旗大扇,畫戟長矛,以五色。介胄跨馬之士,或小帽錦繡抹額者……或持竿上懸豹尾者,持短竿者。”

(4).借指天子屬車,即豹尾車。 唐 駱賓王 《王昭君》詩:“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 宋 葉適 《蔡尚書挽詞》:“白首參豹尾,後出誇先登。” 清 張廷璐 《恭和禦制秋蒐雜紀6*元韻》:“林外琱戈隨豹尾,峰頭黃繖傍龍媒。”參見“ 豹尾車 ”。

(5).舊時陰陽五行家謂旌旗之象。《協紀辨方書·豹尾》《乾坤寶典》:“豹尾者,亦旌旗之象,常居黃旙對衝。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納奴婢、進六畜及興造,犯之者破財物,損小口。”

(6).比喻樂曲、詩文堅勁有力的結尾部分。 唐 王勃 《乾元殿頌》:“歌呈豹尾,舞進鳶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豹尾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豹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1. 本義與神話形象
    指豹的尾巴,常見于古籍描述。例如《山海經》記載西王母“豹尾虎齒”,三國曹植的《七啟》也提到“生抽豹尾”。

  2. 軍事與儀仗象征

    • 将帥旌旗飾物:古代将帥旗幟上懸挂豹尾或繪制豹紋,象征威嚴,如《三國志》提及“豹尾已建”。
    • 天子儀仗标志:帝王車駕的最後一輛車懸挂豹尾,稱“豹尾車”,屬皇家鹵簿儀仗的一部分,漢代蔡邕《獨斷》等文獻均有記載。
  3. 文學與藝術比喻
    比喻詩文或樂曲結尾的剛健有力,如成語“鳳頭豹尾”強調文章開頭精彩、結尾有力。

  4. 其他引申含義

    • 陰陽五行學說:象征旌旗的特定形态(見于部分古籍)。
    • 民間傳說:低權威性資料提到“豹尾”為陰神名,管理獸類亡靈,但未見于經典文獻(此解釋需謹慎考據)。

建議關注前三種主流釋義,其他引申需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豹尾的意思

《豹尾》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尾巴很長、靈活或者有特殊之處。 豹尾在這裡借用了豹子尾巴的形象來比喻。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豹尾的部首是豕(豬),拆分後的筆畫數量是11畫。

來源

豹尾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莊子·至樂》一書。在這本書中,豹尾被描繪為一種特殊的形象,用來形容人的尾巴很長。

繁體字

繁體字中的豹尾是「豹尾」,沒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豹尾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在篆書和隸書中,都可以找到類似于今天的寫法。

例句

1. 他那軟軟的短發就像豹尾一樣。

2. 她的動作敏捷如同豹尾般迅猛。

組詞

豹紋、豹皮、豹濯、豹貓、豹斑

近義詞

尾巴長、尾部特殊、尾巴靈活

反義詞

尾巴短、尾巴不靈活、尾巴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