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痿縮枯槁。《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匮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注:“唇、舌,血華之處也。血病不榮,故痿瘁色變也。”
“痿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拼音:wěi cuì
構成:由“痿”(wěi)和“瘁”(cuì)組合而成。
醫學/中醫語境:
指因疾病導緻的身體部位萎縮、枯槁。例如《醫宗金鑒》提到“血病不榮,故痿瘁色變”,描述氣血不足引發的唇舌色澤暗淡與萎縮()。
引申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身心極度疲憊”,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醫學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建議在正式文本中參考《醫宗金鑒》等中醫文獻,避免混淆現代引申義。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一個字背後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痿瘁》這個詞就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漢字。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痿瘁》這個詞的意思。它指的是身體衰弱,精神疲憊,沒有力氣,沒有精神。當一個人長期承受過度勞累或精神壓力過大,就會出現痿瘁的狀态。
接下來,我們來拆分《痿瘁》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疒(病字旁),具有“疾病”之義,筆畫共11畫。
關于《痿瘁》這個詞的來源,它最早出現在《史記·芈積列傳》中:“病脈獄痿瘁結,積于陽。”這段話意思是瘋狂狀态下,正氣運行不暢,就會導緻痿瘁。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痿瘁》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痿縗」,其中的「縗」字有着束縛的意思,進一步加深了痿瘁的形象。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态有所不同,我們可以看到《痿瘁》這個詞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痿綴」,在元代則寫作「瘓綴」。這些寫法都表達了一個人生養衰弱,精神不振的狀态。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用《痿瘁》這個詞來組成更複雜的詞語。比如,痿瘁無力,指一種身心疲憊,沒有力氣的狀态。又如,精神痿瘁,指精神壓力過大,心力交瘁的情況。
與《痿瘁》這個詞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虛乏、喪失活力、疲勞等。而相反意思的詞語有:精神煥發、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等。
綜上所述,《痿瘁》是一個具有深刻内涵的漢字,它不僅揭示了人們身體和精神的健康問題,更寓意着我們要珍惜健康、保護自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