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號蟲的意思、寒號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號蟲的解釋

又名“鶡鴠”。動物名。外形如蝙蝠而大。冬眠于岩穴中。睡時倒懸其體。食甘蔗和芭蕉等的汁液。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寒號蟲》:“ 五臺山 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飛。”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寒號蟲》﹝釋名﹞引 郭璞 曰:“鶡鴠,夜鳴求旦之鳥。夏月毛盛,冬月裸體,晝夜鳴叫,故曰寒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寒號蟲”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特殊動物,具有生物學和文化寓意的雙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生物學特征

  1. 物種形态
    寒號蟲又名“鶡鴠”或“鹖鴠”,外形類似蝙蝠但體型較大,體長可達一尺,展翅寬約二尺,屬于哺乳綱翼手目動物。其特點是四足有肉翅,但無法飛行,冬眠時倒懸于岩穴中,以甘蔗、芭蕉等植物汁液為食。

  2. 生态習性
    該動物在夏季羽毛色彩絢爛,冬季則全身光秃,這一特征成為寓言故事的來源。


二、文化寓意

寒號蟲因元代陶宗儀《辍耕錄》中的寓言故事廣為人知:


三、藥用價值

寒號蟲的糞便被稱為“五靈脂”,是傳統中藥材:


“寒號蟲”既是古代對特定動物的描述,也因寓言成為文化符號,其生物學特征與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等典籍中均有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寓言細節或藥方,可查閱《辍耕錄》及中醫藥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寒號蟲:什麼意思

《寒號蟲》是一個漢字詞語,寒、號和蟲分别有各自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一種特定的寒冷感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寒』字由宀(寶蓋頭),⺌(矮人)和虍(虎)組成,部首是宀。它有10畫。

『號』字由口(口)和⺆(亅)組成,部首是口。它有5畫。

『蟲』字由虍(虎)和虍(虎)組成,部首是虍。它有6畫。

來源和繁體

《寒號蟲》是一個通假詞,來自古代元曲作家關漢卿的作品《窦娥冤》中的一句描寫人物寒冷的詞語。這個詞被我們傳頌下來,用來表示寒冷的感覺。

在繁體字中,『寒』字是「寒」,『號』字是「號」,『蟲』字是「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寒』字有幾種寫法。比如,《廣韻》中有記載:「寒者,古之一畫」,表示寒字古時候隻有一畫。

『蟲』字由于字形的變遷,古時候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如「蟲」和「蟲」。

例句

現代中文中,我們可以使用『寒號蟲』這個詞來描述非常寒冷的氣溫或天氣。例如:

- 這個冬天真是太冷了,走在外面就感覺像是被寒號蟲咬了一口。

- 零下十度的氣溫,讓人完全感受到了寒號蟲的凜冽。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寒號蟲』相關的組詞:

- 寒冷:形容氣溫非常低,天氣非常冷。

- 寒氣:指寒冷的空氣。

近義詞:寒冷、冰冷

反義詞:溫暖、炎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