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吏部。吏部專司考核、選拔官吏,故稱。《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二載》:“借使 周公 、 孔子 今處銓廷,考其辭華,則不及 徐 庾 ,觀其利口,則不若嗇夫,何暇論聖賢之事業乎!” 胡三省 注:“銓廷,謂吏部銓量選人之所。”
“铨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铨廷”指代吏部,即古代負責官吏考核、選拔的中央機構。因吏部主管官員的铨選(考核與任命),故以“铨廷”代稱。
在現代語境中,“铨廷”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漢語研究,指代古代人事管理的核心部門。
“铨廷”是古代吏部的别稱,體現了中國封建官僚體系中以“铨選”為核心的官吏管理制度。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或古代職官研究資料。
铨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權衡考量、審查判定。
铨字的部首是金,共有11個筆畫;廷字的部首是廴,共有7個筆畫。
铨廷一詞來源于古代司法系統中對案件進行審理和判決的地方,也代表權力行使的地方。在繁體中,铨廷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铨廷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铨字在古時候的寫法中部分會将“金”改寫成“钅”,廷字則沒有廴部,隻寫作“幾”。
1. 法官铨廷此案,作出了公正判決。
2. 需要铨廷各種因素後,我們才能做出決策。
铨局、铨叙、铨親、廷尉。
審判、裁決、判決。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