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庭都護府的意思、北庭都護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庭都護府的解釋

唐代設于天山北路的軍政機構。公元702年,武則天為加強對西北邊疆控制而設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直至鹹海(一說今裡海)的廣大地區。安史之亂後先後為回纥、吐蕃攻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北庭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北邊疆設立的重要軍政機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設立背景與時間

唐朝為鞏固西域統治,于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設立北庭都護府。其前身是庭州,最初為西突厥領地,唐太宗貞觀年間逐步納入版圖,後經多次軍事争奪,最終成為唐朝管理天山北麓的核心區域。

2.管轄範圍

北庭都護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轄區東起伊吾(今哈密),西至鹹海或裡海一帶,北抵額爾齊斯河至巴爾喀什湖一線,南達天山。涵蓋今新疆北部及中亞部分地區(如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

3.職能與作用

4.曆史沿革

5.文化意義

該機構不僅是唐朝邊疆治理的象征,也體現了中原與西域的緊密聯繫,對後世研究唐朝邊疆政策、民族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庭都護府是指北庭地區的都護府。下面是關于該詞的詳細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 北(北部),庭(廣場),都(都城),護(保護),府(官署)。

總筆畫: 北(5畫),庭(8畫),都(9畫),護(9畫),府(8畫)。

來源

北庭都護府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指的是位于北方的庭地區的行政官署,負責治理、防護和管轄該地區。

繁體

北庭都護府(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北庭都護府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例句

北庭都護府是古代北方行政官署的名稱。

組詞

北庭、庭地、都城、護衛、官署。

近義詞

北庭都護府的近義詞包括北庭行轅、北庭都護司。

反義詞

北庭都護府的反義詞為南庭都護府,即南方行政官署。

希望以上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