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示信的意思、示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示信的解釋

表示真實可靠。 明 徐官 《古今印史·印章用成語》:“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 清 周玉麟 《<古今印史>跋》:“古今用印以示信也。無此則真僞莫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示信"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由"示"與"信"共同構成。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體系分析,"示"的本義為"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使人知道"(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85頁),"信"則包含"誠實;不欺騙"及"信任"兩層含義(同源詞典第1457頁)。二者組合後,"示信"可理解為通過具體行為或象征符號傳遞誠信态度的行為過程。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說文解字注》記載"示"字本象祭祀台形,引申為公示、昭告的儀式化表達(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2013年版第7頁)。"信"在甲骨文中由"人"與"言"構成,體現言語承諾與人格擔保的關聯性(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譜系疏證》第3卷)。這種構詞邏輯決定了"示信"一詞兼具行為外顯性與道德約束力。

在語用層面,該詞常見于政商文書與禮儀文獻。例如《禮記·曲禮》"莅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非禮不誠不莊"的記載(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譯注》),即體現了通過儀式化行為"示信"的社會功能。現代法律文本中"公示公信"原則的确立(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65條),可視為"示信"概念的制度化延伸。

構詞法方面,"示信"屬于動賓式複合詞,與"立威""示好"等詞共享"動作+對象"的語法結構。其反義概念可追溯至《商君書·修權》"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賞,則下不用"的警示(來源:中華書局《商君書校注》),強調言行一緻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

“示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核心含義:表示真實可靠,強調通過具體行為或符號傳遞可信性。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尤其在印章使用、文書驗證等場景中體現權威性。

二、曆史與文獻引用

  1. 古代印章應用
    明代徐官在《古今印史》中提到:“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 清代周玉麟也指出,印章的作用是“示信”,以辨别真僞。
  2. 詩詞中的使用
    唐代周昙詩句“示信将為教化先”,宋代丁謂“示信流千古”等,均以“示信”表達對信譽的重視。

三、現代擴展含義

四、字源解析

“示”字本義與祭祀、禮儀相關,引申為“展示、表明”;“信”指誠實可靠。組合後強調通過行動或符號傳遞可信性。

五、近反義詞與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5、6、9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段錦八面玲珑瘢楞菠薐不帶頭巾男子漢簿領部陣嵾嵳差之毫厘,失之千裡毳毳錯雜大本黨風彈糺昲悅符谶拱柙軌官汩湮紅點颏豢池渙漫奸巧繳裹焦心浃月荊棘塞途警門久懷峻雅科籍況乃獠女醨酪浏覽劉四駡人隆矜馬公謾誇目無全牛喃喃呐呐廿二史平頭百姓清檢清室寝冤旗傘七推八阻铨綜熱暑散帶衡門十三經首服手爐四布衣死心搭地橚矗塗長望仙羽心蕩神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