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帶衡門的意思、散帶衡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帶衡門的解釋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晉書·外戚傳·何準》:“ 充 居宰輔之重,權傾一時,而 準 散帶衡門,不及人事,唯誦佛經,修營塔廟而已。”參見“ 衡門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帶衡門”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其中“散帶”指解下衣帶,象征擺脫官場束縛;“衡門”出自《詩經·陳風·衡門》的“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指用橫木搭成的簡陋門庭,代指隱士的居所。

二、出處與背景

  1. 經典出處:最早源自《詩經·陳風·衡門》,原文“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描繪了在簡陋門庭下的閑適生活,後成為隱逸文化的象征。
  2. 曆史用例:如《晉書·外戚傳·何準》記載何準“散帶衡門,不及人事”,形容他辭官後隱居修佛的狀态。

三、結構與用法

四、延伸解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兄弟和睦”的釋義,可能是對《史記》中類似表述的誤讀。綜合權威來源,此成語核心仍圍繞“隱逸生活”,與家庭關系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曆史典故,可參考《詩經》及《晉書》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帶衡門

《散帶衡門》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分散、離散且毫無聯繫的人們。這個成語可以形象地描述一個集體或群體的各個成員相互之間沒有協作、溝通和團結的狀态。

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其來源。該成語由“散”、“帶”、“衡”、“門”四個字組成。

1. “散”字的拆分部首是“⺘”,它的筆畫數是10。

2. “帶”字的拆分部首是“巾”,它的筆畫數是8。

3. “衡”字的拆分部首是“行”,它的筆畫數是12。

4. “門”字的拆分部首是“門”本身,它的筆畫數是3。

成語“散帶衡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四年》中的一段描述。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内亂,諸侯得知消息後,紛紛逃往各自的國家。當時有人問他們:“君主已經逃亡,你們還會去哪裡呢?”有些人回答說:“我打算逃到衡門。”另一些人則說:“我準備去帶門。”這種情況下的人們沒有團結在一起,各自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背離了原來的信仰和責任。

關于《散帶衡門》成語的繁體寫法,是“散帶衡門”,其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以“散帶衡門”為例,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散曰“散”、帶曰“帶”、衡曰“衡”、門曰“門”。

下面是一些使用《散帶衡門》成語的例句:

1. 這個團隊缺乏統一的領導,成員間各自為戰,彼此像散帶衡門一樣。

2. 沒有團結合作精神的企業,注定隻能如散帶衡門,無法取得成功。

3. 班級裡沒有凝聚力,同學們之間形同散帶衡門,無法共同完成任務。

一些與《散帶衡門》相關的組詞有:散夥、散漫、帶同、衡器、衡量、門戶等。

與《散帶衡門》類似意義的成語有:四分五裂、各自為戰、各奔東西。

與《散帶衡門》相反意義的成語有:同舟共濟、衆志成城、團結一緻。

至此,我們對于《散帶衡門》這個成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一定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