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廿二史的意思、廿二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廿二史的解釋

即二十二史。 清 趙翼 《放歌》:“撐腸五千卷,縱目廿二史。” 清 趙翼 撰有《廿二史劄記》。詳“ 二十二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廿二史”是中國傳統史學中一個重要的集合概念,特指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二部被曆代王朝官方認可的紀傳體正史。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詞典釋義與核心含義 “廿二史”即“二十二史”的簡稱,“廿”是“二十”的合文寫法,常見于古籍。它指代中國古代由朝廷敕修或官方認定的二十二部紀傳體史書,記錄了從上古傳說時代到明朝滅亡(1644年)的完整曆史。這一概念在清代乾隆年間《明史》定稿後正式形成,并被廣泛接受為官修正史的權威總集。其核心在于系統性、正統性與官方權威性。

二、具體書目構成 廿二史具體包括以下史書(按成書時間排序):

  1. 《史記》(西漢·司馬遷):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 《漢書》(東漢·班固):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西漢。
  3. 《後漢書》(南朝宋·範晔):記東漢。
  4. 《三國志》(西晉·陳壽):記魏、蜀、吳三國。
  5. 《晉書》(唐·房玄齡等):記西晉、東晉。
  6. 《宋書》(南朝梁·沈約):記南朝宋。
  7.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記南朝齊。
  8. 《梁書》(唐·姚思廉):記南朝梁。
  9. 《陳書》(唐·姚思廉):記南朝陳。
  10. 《魏書》(北齊·魏收):記北魏、東魏。
  11. 《北齊書》(唐·李百藥):記北齊。
  12.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記西魏、北周。
  13. 《隋書》(唐·魏徵等):記隋朝。
  14. 《南史》(唐·李延壽):記南朝宋、齊、梁、陳。
  15. 《北史》(唐·李延壽):記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
  16.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記唐朝。
  17.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重修的唐朝史。
  18.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記五代十國。
  19.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重修的五代史。
  20. 《宋史》(元·脫脫等):記北宋、南宋。
  21. 《遼史》(元·脫脫等):記遼朝。
  22. 《金史》(元·脫脫等):記金朝。
  23. 《元史》(明·宋濂等):記元朝。
  24. 《明史》(清·張廷玉等):記明朝。 注:其中《舊唐書》與《新唐書》、《舊五代史》與《新五代史》各計為“一史”,故總數仍為二十二部。

三、曆史地位與學術價值 廿二史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族不可或缺的核心文獻:

  1. 官方正統:由中央政府組織編修或審定,代表王朝對曆史叙述的權威認定。
  2. 體例完備:均采用紀傳體(本紀、列傳、志、表等),體系宏大,史料豐富。
  3. 連續記載:覆蓋了從黃帝到明末近四千年的曆史脈絡,構建了中華文明連續性的史學基礎。
  4. 研究基石:是後世考據、補遺、研究古代史最根本的依據,清代考據學(如錢大昕、王鳴盛)尤重對廿二史的校勘考證。乾隆年間武英殿刻印的“武英殿本廿二史”是影響深遠的官方标準版本。

四、與“二十四史”的關系 “廿二史”是“二十四史”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修成刊行後,合此前各史,統稱“二十二史”。後乾隆皇帝下诏增入《舊唐書》和《舊五代史》(此前主要用《新唐書》和《新五代史》),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形成“二十四史”定本并刊行。因此,“廿二史”是“二十四史”的前身和核心組成部分。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廿二史”是“二十二史”的簡稱,指中國古代官方編纂的二十二部紀傳體正史的總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廿”為漢字數字“二十”的合寫,因此“廿二史”即二十二部史書。該詞源于清代學者趙翼的《廿二史劄記》,是乾隆時期在“二十一史”基礎上加入《明史》形成的官方史書合集。

二、包含史書

根據記載,二十二史具體包括:

  1.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2.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
  3. 《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
  4. 《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
  5. 《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三、曆史背景

四、擴展說明

清代後期新增《舊唐書》《舊五代史》後形成“二十四史”,因此“廿二史”可視為二十四史的前身。需注意不同時期史書合集名稱的演變差異。

如需查看完整史書列表或具體内容,可參考《廿二史劄記》原文或官方正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室逢燈邊笥常話徹鑒程才承德臭名昭彰出的吹灰春衣待期打手式疊撲地稅兒女态飛航蜂虿入懷,解衣去趕嘎達梅林鋼化高酣绠绁鈎治皇祖考悔其少作掝掝假沖假肢截長補短金陣究盡聚光鏡磕磕巴巴枯腴累塊積蘇臨陳六親同運鸾鳳書落保旅行滿登登靡遺蘑菇雲魔邪衲帛藕心錢朋燕神采鉎澀身熱拴馬樁輸實頌詞談藝亡垠物鬼五時車五熟釜綫箧諧談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