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示信的意思、示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示信的解释

表示真实可靠。 明 徐官 《古今印史·印章用成语》:“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 清 周玉麟 《<古今印史>跋》:“古今用印以示信也。无此则真伪莫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示信"作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语义由"示"与"信"共同构成。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体系分析,"示"的本义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185页),"信"则包含"诚实;不欺骗"及"信任"两层含义(同源词典第1457页)。二者组合后,"示信"可理解为通过具体行为或象征符号传递诚信态度的行为过程。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说文解字注》记载"示"字本象祭祀台形,引申为公示、昭告的仪式化表达(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2013年版第7页)。"信"在甲骨文中由"人"与"言"构成,体现言语承诺与人格担保的关联性(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谱系疏证》第3卷)。这种构词逻辑决定了"示信"一词兼具行为外显性与道德约束力。

在语用层面,该词常见于政商文书与礼仪文献。例如《礼记·曲礼》"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非礼不诚不庄"的记载(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译注》),即体现了通过仪式化行为"示信"的社会功能。现代法律文本中"公示公信"原则的确立(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5条),可视为"示信"概念的制度化延伸。

构词法方面,"示信"属于动宾式复合词,与"立威""示好"等词共享"动作+对象"的语法结构。其反义概念可追溯至《商君书·修权》"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的警示(来源:中华书局《商君书校注》),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示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核心含义:表示真实可靠,强调通过具体行为或符号传递可信性。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尤其在印章使用、文书验证等场景中体现权威性。

二、历史与文献引用

  1. 古代印章应用
    明代徐官在《古今印史》中提到:“印章以名以字,所以示信也。” 清代周玉麟也指出,印章的作用是“示信”,以辨别真伪。
  2. 诗词中的使用
    唐代周昙诗句“示信将为教化先”,宋代丁谓“示信流千古”等,均以“示信”表达对信誉的重视。

三、现代扩展含义

四、字源解析

“示”字本义与祭祀、礼仪相关,引申为“展示、表明”;“信”指诚实可靠。组合后强调通过行动或符号传递可信性。

五、近反义词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案例,可参考、5、6、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叆叆悲切切不当家长风钞逻赤罴稠人出结从众待信道拜道契动物心理学风调符禁鵩鸟根菜壶酒故我依然寒荄鼾咍荷鼻合金涣衍降顺蹇脩交儆娇艳佳时节庆解玉浄坛景向金镂咎氏给予刻限困约老朽无能蜡蚁春廪收卖威马家窑文化扪膝命意农户盘鼓潜移默转全神关注惹是生非荣荐桑梨笙舞水筩司爨酸挤挤遂心应手同行翫守袭仿徯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