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谶的意思、符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谶的解釋

符圖谶緯的統稱。泛指各種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 唐 杜甫 《朝獻太清宮賦》:“唯累聖之徽典,恭淑慎以允緝;茲火土之相生,非符讖之備及。” 朱光潛 《詩論·詩與諧隱》:“人說的話要明白,神說的話要不明白,才能顯得他神秘玄奧,所以符谶大半是隱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谶

一、核心釋義

“符谶”是由“符”與“谶”組合而成的複合詞,特指古代預示吉兇禍福的圖箓、預言或神秘征兆。

二、詳細解釋

  1. 本義與功能

    符谶是秦漢時期盛行的神秘文化産物,以符號、圖箓或隱晦文字形式出現,宣稱承載“天命”或“神意”,用于預言政治變遷(如朝代更疊、帝王受命)。例如《後漢書》載王莽利用“金匮符谶”稱帝。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釋“谶”為“驗也”,指可應驗的預言;《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8卷第1104頁。

  2. 文化背景與流派

    符谶與“谶緯之學”緊密相關,盛行于漢代。谶緯将儒家經典與神秘預言結合,如《河圖》《洛書》被視為天授符谶,象征帝王合法性(如“赤伏符”預示劉秀稱帝)。

    來源:班固《漢書·王莽傳》記載符谶的政治運用;陳槃《古谶緯研讨及其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 曆史批判與演變

    隋唐後官方屢禁谶書(如隋文帝禁毀谶緯),因其常被用于煽動叛亂。宋代以降,符谶逐漸脫離政治核心,演變為民間方術或文學意象(如《紅樓夢》太虛幻境判詞)。

    來源:司馬光《資治通鑒》載隋唐禁谶事件;鐘肇鵬《谶緯論略》(遼甯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三、權威文獻佐證

四、文化意義

符谶反映了古代“天人感應”哲學,是政治神學與民間信仰的交融産物,對史學、宗教及文學(如志怪小說)影響深遠。其研究需結合考古(如敦煌帛書)、史料及哲學思想綜合考辨。

網絡擴展解釋

“符谶”是漢語中一個與古代預言、神秘學說相關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定義與構成

2.曆史與用途

3.特點與形式

4.文化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兵必勝柏招鄙言跛夫部秩盛器牀欄楚市憷頭叢篁聰明絕世榱桷代替澄泥都蔗更則道謌謡官邪瑰辭詭更龜腦好肉剜瘡穢膻交際舞蛟龍失雲雨剿擒節飲輯合菁羹驚喜禁架攬辔兩大立侍賣劍買牛冒領沒關系名例木蘭舟睦族牛衣泣掿沙盤壟跑情況绮節窮對副拳果取怒人煙阜盛輮轹擅管攝影師施關發機樞鬥太微田界天錫蹄子污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