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残贼的意思、残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残贼的解释

(1).残害。《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郑玄 笺:“言在位者贪残为民之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往者 秦 为无道,残贼天下。” 明 刘基 《钧天乐》:“骨肉自残贼,帝心至仁能不忧?”

(2).残忍暴虐。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 紂 为天下,残贼奢侈,不顾邦政。”《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 建信侯 谓 冒顿 残贼,不可以仁义説。” 严复 《<原强>续篇》:“残贼之政,虽成必害。”

(3).指凶残6*暴虐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暖燠熟多》:“ 桀 ,天下之残贼也; 汤 ,天下之盛德也。” 唐 高适 《燕歌行》:“ 汉 家烟尘在东北, 汉 将辞家破残贼。” 宋 苏舜钦 《论五事》:“昔圣人恶残贼之害良民也,故明设严刑,大张宪网。”

(4).毁坏。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一二市猾,勾党开採,青山白石,悉遭残贼。”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残贼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残贼是古汉语复合词,需从单字本义及合成词义分释:

一、单字释义

  1. 残(殘)

    • 本义:伤害、毁灭。《说文解字》:"残,贼也。从歺(è),戋声。" 段玉裁注:"残者,害也。"
    • 引申义:
      • 凶暴:如"残暴";
      • 残缺:如"残损";
      • 剩余:如"残年"。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贼(賊)

    • 本义:毁坏、杀害。《说文解字》:"贼,败也。从戈,则声。"
    • 引申义:
      • 祸害:如"国贼";
      • 偷盗者:如"盗贼";
      • 奸诈:如"贼心"。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二、合成词义

残贼(cán zéi)为同义复合词,核心含义为:

三、古籍用例佐证

  1. 《春秋繁露·王道》:

    "桀纣骄溢妄行……残贼天下,赋敛无度。"

    ——指夏桀商纣暴政害民。

    来源: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2.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

    ——批判秦朝苛政荼毒生灵。

    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残贼"在古汉语中强调暴力侵害与道德败坏的双重属性,多用于批判统治者的暴政或个体的凶残本性,属贬义色彩浓重的书面语词。其释义可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经典文献用例为据。

网络扩展解释

“残贼”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结合古籍与现代用法,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1. 词义分解

    • 残:指残忍、凶恶;
    • 贼:原指盗贼,引申为品行败坏之人。两字组合后,形容行为卑劣、凶残暴虐的人或行为。
  2. 引申含义

    • 作动词:表示残害、毁坏,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提到“秦为无道,残贼天下”。
    • 作名词:指凶残暴虐之人,如唐代高适《燕歌行》中“汉将辞家破残贼”。

二、古籍出处与语境

  1. 儒家经典中的定义

    • 《孟子·梁惠王》提出:“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即破坏仁义之人称为“残贼”,并批判其为“一夫”(独夫民贼)。
  2. 历史文献用例

    • 《诗经·小雅》以“废为残贼”批评统治者贪残害民;
    •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夏桀比作“天下之残贼”,与商汤的“盛德”形成对比。

三、现代用法与场景

四、总结

“残贼”一词兼具名词与动词属性,既描述凶残之人,也指暴虐行为。其核心在于对道德与秩序的破坏,常见于批判性语境。需注意,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在书面或历史讨论中。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黮滩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鷰不絶如发草木皆兵层禁昌葅垂钓灯泡东亳敦慤范性发生辰逢机遘会负剑高调个案格非梗骜公团寒山酣酡鸿枢花匠皇法建家简缺计教今本景遇金象开来继往老莱娱亲了解情况两立黧貌卖楂梨明晦杻锁秦桧全转认辨认识肉鼓吹骚人墨士扇伞烧燔沈博绝丽圣节蒐括淘炊通迵通宵彻夜土码子罔上婉拒委琐无轨电车无忤小程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