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三陵的意思、十三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三陵的解釋

明 代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陵名為: 長陵 ( 成祖 )、 獻陵 ( 仁宗 )、 景陵 ( 宣宗 )、 裕陵 ( 英宗 )、 茂陵 ( 憲宗 )、 泰陵 ( 孝宗 )、 康陵 ( 武宗 )、 永陵 ( 世宗 )、 昭陵 ( 穆宗 )、 定陵 ( 神宗 )、 慶陵 ( 光宗 )、 德陵 ( 熹宗 )、 思陵 ( 思宗 )。位于 北京市 昌平縣 天壽山 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中 長陵 規模最大。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二:“重聞百五日,遙祭十三陵。”參閱《大明一統志·京師山川》。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三陵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統稱,位于中國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南麓。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建築群,其名稱源于陵區共埋葬了從明成祖到明思宗的十三位君主。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該詞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1. 地理屬性

    指明代帝王集中安葬的特定區域,占地約120平方公裡,以長陵(明成祖朱棣陵墓)為中心,呈環狀分布其他十二陵。

  2. 曆史構成

    陵區始建于1409年,曆經230餘年營建,包括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形成“前朝後寝”的禮制格局。

  3. 文化象征

    建築群融合風水學說與宗法制度,神道兩側石像生、碑亭、祾恩殿等建築體現“事死如事生”的帝王喪葬觀念,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現存開放景區主要為長陵、定陵(唯一發掘的地下宮殿)和昭陵,神道石刻群包含34座石獸與12尊文臣武将像,成為研究明代石刻藝術的重要實證。

網絡擴展解釋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組成

  1. 詞義
    指明朝自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的陵墓群,包含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
    各陵對應皇帝分别為:成祖朱棣(長陵)、仁宗朱高熾(獻陵)、宣宗朱瞻基(景陵)等,延續至末帝思宗朱由檢(思陵)。

  2. 附屬墓葬
    除帝陵外,還包括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共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後及多位妃嫔、太子等。


二、地理位置與營建背景


三、曆史與文化意義

  1. 政治象征
    陵寝規模與布局嚴格遵循等級制度,如長陵(朱棣)規模最大,彰顯其遷都北京、鞏固政權的曆史地位。

  2. 保護與傳承

    • 清朝為鞏固統治,對十三陵采取保護措施,康熙帝曾多次祭拜。
    • 1956年定陵地宮被考古發掘,成為首座科學發掘的帝陵。
    • 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現為國家5A級景區。

四、現狀與價值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北京市文物局官網。

别人正在浏覽...

擺攤扳扯辯言財覽禅悟稱兄道弟醇樂除權祠賽村齋大名鼎鼎刀把子道柄鳭鹩多次放誕風信奮身旮旯耿潔瑰絶害目荒居競買井陉口經紙羁思脊線孔堂濫廁老萊子離貳栗鼠鸾交鳳友茂陵劉郎媚景彌封南書房碾碎牛旁匉匐辟署撲漉起墨清茶淡飯清毅祈年觀親渥泣涕如雨惹怨瑞曲扇舞沈落瘦金書俗駕獺祭魚蜩蚻屯圮網友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