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墨,研墨産生墨汁。 宋 高似孫 《硯箋·洮石硯》:“ 洮河 緑石,性輭不起墨,不耐久磨。” 宋 高似孫 《硯箋·硯說》:“龍尾石得墨遲,久不燥,羅紋石起墨過龍尾。”
“起墨”是傳統文房術語,指硯台在研磨過程中産生墨汁的特性,常用于評價硯石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通過研磨墨塊在硯台上産生墨汁的過程。這一特性與硯石材質密切相關,優質硯石研磨時易出墨且細膩,稱為“起墨佳”。
文獻記載與硯石對比
宋代高似孫《硯箋》記載:“洮河綠石,性輭(軟)不起墨,不耐久磨”,而“羅紋石起墨過龍尾(硯)”。說明不同石材的起墨效果差異顯著,直接影響使用體驗。
古代應用實例
文化延伸
該詞亦用于比喻文思湧現,如“落起墨來,兔起鹘落”形容寫作迅捷。現代中秋祝福語中“滿月撐起墨色陰晴圓缺”則借其意象表達詩意。
注:若需了解不同硯石起墨特性的完整文獻記載,可查閱《硯箋》等古籍。
起墨(qǐ mò)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起”和“墨”兩個部分。部首是“起”和“墨”,筆畫分别是“4”和“15”。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是用來形容開始寫字并塗抹墨汁的行為,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動筆寫字的意思。現代漢語中,起墨的意思擴展為開始創作或着手做某件事情。
起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起墨」。在繁體中,墨的部分有一個額外的筆畫,總共是16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起墨的寫法也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會将起和墨寫在一起,形似“見”,而後來的寫法則将起寫在上面,墨寫在下面,類似于“起墨”。
例句:
1. 他每天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起墨寫字。
2. 這位畫家靈感一來,就立刻起墨作畫。
1. 起床:表示早晨離開床鋪,開始一天的活動。
2. 起航:表示船隻、飛機等開始航行或起飛。
3. 起源:表示事物的産生或發展的開始。
4. 墨水:表示書寫或繪畫時使用的黑色液體。
1. 開始:表示動作或事情的起點。
2. 動筆:表示動手開始寫字或繪畫。
3. 着手:表示開始做某件事情。
1. 結束:表示動作或事情的終點。
2. 收筆:表示停止寫字或繪畫。
3. 中止:表示被迫暫停或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