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三陵的意思、十三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三陵的解释

明 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 长陵 ( 成祖 )、 献陵 ( 仁宗 )、 景陵 ( 宣宗 )、 裕陵 ( 英宗 )、 茂陵 ( 宪宗 )、 泰陵 ( 孝宗 )、 康陵 ( 武宗 )、 永陵 ( 世宗 )、 昭陵 ( 穆宗 )、 定陵 ( 神宗 )、 庆陵 ( 光宗 )、 德陵 ( 熹宗 )、 思陵 ( 思宗 )。位于 北京市 昌平县 天寿山 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 长陵 规模最大。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二:“重闻百五日,遥祭十三陵。”参阅《大明一统志·京师山川》。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十三陵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统称,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其名称源于陵区共埋葬了从明成祖到明思宗的十三位君主。

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该词包含三层核心含义:

  1. 地理属性

    指明代帝王集中安葬的特定区域,占地约120平方公里,以长陵(明成祖朱棣陵墓)为中心,呈环状分布其他十二陵。

  2. 历史构成

    陵区始建于1409年,历经230余年营建,包括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形成“前朝后寝”的礼制格局。

  3. 文化象征

    建筑群融合风水学说与宗法制度,神道两侧石像生、碑亭、祾恩殿等建筑体现“事死如事生”的帝王丧葬观念,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存开放景区主要为长陵、定陵(唯一发掘的地下宫殿)和昭陵,神道石刻群包含34座石兽与12尊文臣武将像,成为研究明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证。

网络扩展解释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组成

  1. 词义
    指明朝自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包含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各陵对应皇帝分别为:成祖朱棣(长陵)、仁宗朱高炽(献陵)、宣宗朱瞻基(景陵)等,延续至末帝思宗朱由检(思陵)。

  2. 附属墓葬
    除帝陵外,还包括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共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后及多位妃嫔、太子等。


二、地理位置与营建背景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1. 政治象征
    陵寝规模与布局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如长陵(朱棣)规模最大,彰显其迁都北京、巩固政权的历史地位。

  2. 保护与传承

    • 清朝为巩固统治,对十三陵采取保护措施,康熙帝曾多次祭拜。
    • 1956年定陵地宫被考古发掘,成为首座科学发掘的帝陵。
    • 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国家5A级景区。

四、现状与价值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北京市文物局官网。

别人正在浏览...

暗语八百姻娇白壳标记濒于冲虚楚之平促膝祷告擣碪大小学士典籍电子对抗抵塞丢卒保车断粮饭厅風調贯华鬼祟过板过奬闳门后元音怀诈桦巾黄麻紫书虎冠及艾家令降香进谋纪事旧踪骏民宽恤冷酷楞头货漏勺民办公助木德钱神挈缾轻物穷鼠啮狸凄艶跂伫人仰马翻瑞庆节食焄十里红楼使性谤气戍备税务员,税务官四君子擿语彤弧王媚笑气邪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