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噬齊的意思、噬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噬齊的解釋

見“ 噬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噬齊(shì qí,注音:ㄕˋ ㄑㄧˊ)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噬臍”相同,表示後悔莫及之意。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比喻人因未能及時采取行動而後悔,如同試圖咬自己肚臍般無法實現。該詞源自人體構造的具象化表達——肚臍位于腹部中央,無法用嘴咬到,引申為無法挽回的遺憾()。

二、典故出處

  1. 《左傳·莊公六年》:記載鄧侯未聽勸谏導緻亡國,引文“若不早圖,後君噬齊”,杜預注“若齧腹齊,喻不可及也”()。
  2. 揚雄《太玄賦》:“将噬臍之不及”,進一步強化了該詞的文學意象()。

三、用法與示例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此事若不早作決斷,恐噬齊莫及”。現代常見于警示拖延後果的表述()。

四、相關成語

注意:現代漢語中“噬臍”為規範寫法,“噬齊”屬異體形式,建議優先使用前者()。

網絡擴展解釋二

《噬齊》的意思

《噬齊》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吞食或咀嚼整個國家、城市或團體的險惡行徑。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統治者或者組織通過武力、欺騙或其他手段吞并其他國家或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噬齊》的部首分别是口(嘴)和齊(字形近似于“齊”,表示上下兩個牙齒),其中“口”部表示與口有關的意義,而“齊”部表明發音與“齊”字有關。

《噬齊》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噬齊》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曆史典籍《左傳》。在這部書中,噬齊被用來形容吞并齊國的行為。在繁體字中,噬和齊的字形都比簡體字更複雜和繁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異。噬的古字形是“疋+自”,表示咀嚼或吞食的動作。齊的古字形是“齒+斤”,表示齒齊,即上下齒齊根。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君主噬齊了周圍的小國,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2. 他以欺騙手段噬齊了對手公司,成為了市場的壟斷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噬食、吞噬、齊國、險惡

近義詞:吞并、侵略、征服

反義詞:保衛、抵抗、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