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寖薄的意思、寖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寖薄的解釋

(1).漸漸淡薄。《漢書·王吉傳》:“詐僞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寖薄。” 明 李贽 《劉伯溫》:“公中忌者之毒,以太直故;晚而上之顧寖薄,以太剛故。”

(2).日漸澆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自謂門生,遂成膠固。所以時風寖薄,臣節何施?樹黨背公,靡不由此。”

(3).逐漸鄙薄。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臺官 吳執中 等,屢上章言 蔡京 罪惡,上亦寖薄 京 之所為,遂降授太子少保緻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寖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研究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指關系、情感、風俗等逐漸變得淡薄、疏遠或不深厚。具體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1. 本義指人情、關系的疏遠淡薄

    指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恩義或聯繫因時間推移、環境變化等原因而逐漸減弱、疏離。例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漸趨淡薄”,多用于描述親情、友情、君臣之義等社會關系的衰退。

  2. 引申指風俗、道德的衰退

    可指社會風氣、道德規範或淳樸習俗隨着時間流逝而逐漸變得澆薄、不淳厚。例如描述某個時代“風俗寖薄”,意指社會風氣日益敗壞或不如從前敦厚。

  3. 強調“逐漸變化”的過程性

    該詞中的“寖”(同“浸”)字,本身就含有“漸漸”、“逐步”的意思,因此“寖薄”特别強調這種淡薄、衰退是一個漸進、緩慢的過程,而非突然發生。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寖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寖”(jìn)和“薄”組合而成,意為“逐漸變得淡薄、薄弱或疏遠”。具體解析如下:

  1. 寖(jìn)
    同“浸”,本義為“浸泡”,引申為“逐漸、漸進”。例如《漢書·禮樂志》中“恩愛寖薄”,即指情感逐漸淡化。


  2. 此處取“淡薄、不深厚”之意,如《莊子·胠箧》中“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形容道德衰微。

  3. 整體含義
    “寖薄”多用于描述事物隨時間推移而逐漸減弱的狀态,如:

    • 情感淡化:如“兄弟之情寖薄”;
    • 風俗衰微:如“禮法寖薄,風俗偷惰”;
    • 關系疏遠:如“君臣之義寖薄”。

使用建議:該詞多見于古籍或文言文,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在閱讀古文時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其指向(如人情、制度、自然現象等)。如需更精準的釋義,可提供具體出處或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

本壘伯明翰大學草螽觸藩村憨德經颠旄動聽多此一舉分金掰兩紛帨服軟共鲧光杆司令光豔黑猩猩黃天焦日驩遊混日子監視戶結證禁邪迥逝臼杵之交究審菊華酒靠臂考鍛克伏侉餅恇恇老龍羸北連地遼右犁轭明解抹脫凝锳旁及辟寒香潛藏潛構淺躁瓊瓊遒偉曲兵三貞九烈酾尊商胡勢局適身束教說梅止渴贖徒委命渭濁泾清相濡沫相隨小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