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危險 ”。
關于“危崄”一詞的解釋,結合現有資料分析如下:
詞義辨析
“危崄”中的“崄”是“險”的異體字,因此“危崄”即“危險”的異體寫法,指不安全、可能遭受損害的狀态。但需注意,古代文獻中更常見的是“危阽”(wēi yán),意為臨近危險或處境危急,如元方回詩句“追憶危阽急,都忘屈辱羞”。
與“危阽”的區别
• “危阽”強調處于危險邊緣的狀态,常見于古代詩文,如明代王廷相《雅述》中“宗國危阽,義不可去”。
• “危崄”則更接近現代“危險”的含義,但實際古籍中使用頻率較低,可能為地域性或特定文本中的異體寫法。
使用建議
若在文獻中遇到“危崄”,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引用古典語境,推薦使用“危阽”或直接采用“危險”以符合現代規範。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僅提供“危阽”的釋義且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
危崄(wēi xú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勢危險,山峰高聳。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卩”部分,右邊是“山”部分。
危崄的部首是山字旁“山”,部首位置在右邊。它的總筆畫數是20畫。
危崄古代字形較為複雜,早期的寫法是“巂”,由山字旁“巛”和山字旁“山”組成。到了漢代後期,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樣子。
在古代,危崄的字形寫作“巂”。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危崄的字形更為古樸,變形程度較大。
1. 他站在山巅,眺望着危崄的峰頂。
2. 這裡的地形險要異常,充滿了危崄的挑戰。
組詞:危機、崄險
近義詞:險峻、峻嶺
反義詞:穩固、平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