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肌肉消盡,血管突出貌。 宋 米芾 《露筋之碑》:“則澤國之女,噆膚露筋,不就有幃之子。”
(2).地名。在 江蘇省 高郵縣 南三十裡。
“露筋”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人體因過度勞累、受傷或極度消瘦,導緻肌肉消減、血管或骨骼外露的狀态,常形容極度疲憊或重傷。
例句:宋代米芾《露筋之碑》中描述“澤國之女,噆膚露筋”,即用此意。
延伸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可用于比喻事物因外力影響而顯露出内部結構,如《警世通言》提到的“露筋祠”傳說。
指鋼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如振搗不充分、保護層墊塊缺失等),導緻成型後鋼筋外露的質量缺陷。
特指中國江蘇省高郵市南三十裡處的地名,可能與曆史傳說或地貌特征相關。
“露筋”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對應來源(如建築術語可查閱)。
露筋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解為“雨”和“肌肉”的合并,指肌肉因為運動或者劇烈活動而明顯地凸現出來的狀态。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體肌肉非常健碩發達的情況。
露筋的部首是雨,筆畫是15畫。
露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梅村的《露筋洞箴文》中,用來描述一種以熱鬧、熱血為特點的歌曲或舞蹈表演。
繁體字中露筋的寫法為「露筋」。
早期的漢字寫法對于露筋沒有統一的規定,因為這個詞起源于民間,所以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時期存在着若幹種寫法。民國以前多用「發筋」「褐筋」等寫法,然而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他經過長時間的健身訓練,現在的胳膊上已經完全露筋了。
拉筋、裸露筋肉、筋肉發達
肌肉健美
消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