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rotto]∶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
敦煌石窟
云岗石窟
(2) [cave]∶山岩上的洞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晋书·隐逸传·郭瑀》:“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儛溪 古岸石窟有方镜,径丈餘。” 宋 戴复古 《光泽溪上》诗:“风林无鸟宿,石窟有龙蟠。”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 敦煌石窟 、 云冈石窟 、 龙门石窟 等。《魏书·李崇传》:“以臣愚量,宜罢尚方雕靡之作,颇省 永寧 土木之功,并减 瑶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劳。” 姜伯勤 《敦煌寻梦》:“现存的分四层排列的482个石窟,是五至十四世纪的沙漠中的大画廊。”
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宗教、历史与艺术价值。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石窟指依山岩开凿的石室或寺庙建筑,最初为佛教徒修行与礼拜的场所。其内部通常雕刻佛像、佛教故事壁画及石刻,部分兼具僧侣居住功能。
中国石窟按地域可分为四大区域(参考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石窟的建造细节或艺术特色,可查阅《中国石窟寺研究》等学术文献。
《石窟》一词是指在山体中凿成的佛教或其他宗教石刻艺术的洞窟。这些洞窟通常用于供奉佛陀或菩萨像,可以在其中举行宗教仪式,也被视为重要的宗教遗址。
石(石部)+ 穴(穴部)= 石窟。共有10个笔画。
“石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易经·坤卦》中的“履霜,坚冰至”,其中“坚冰”又称为“石窟”。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洞窟中的石刻艺术。
繁体字“石窟”为「石窟」。
在古代,石窟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可以用「石穴」来表示。
1. 在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有宁夏贺兰山千佛洞、河南云台山石窟等。
2. 古代的石窟雕刻精美绝伦,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水平。
石窟壁画、石窟艺术、石窟寺、石窟造像
石窟可以近义为石洞、石室、石龛。
反义词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汇,但可以将反义词视为没有刻画或雕刻艺术的自然洞穴。例如,山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