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撒手锏的意思、撒手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撒手锏的解釋

[an unexpected thrust with the mace—one's trump card] 舊小說中搏鬥時突然用锏投殺敵人的絕招,比喻在危急時拿出看家本領

詳細解釋

指出其不意擊敵制勝的招數,喻看家本領。 茅盾 《尚未成功》二:“這是夫人的撒手锏,他萬萬抵擋不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撒手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在關鍵時刻使用的最後一招或最有力的手段,比喻危急時使出的看家本領。該詞源于古代戰争中的兵器“锏”——一種短兵器,士兵在長兵器失效時,會突然投擲锏進行緻命一擊,故稱“撒手锏”。

  2. 詞源與演變

    • 古代戰争中,锏是備用武器,用于長兵器損壞後的近身搏鬥,投擲锏的動作被稱為“撒手锏”。
    • 清代小說《續小五義》中首次以成語形式出現,原文提到“撒手锏”與“撒手棍”對比,凸顯其獨特性。
  3. 用法與近義詞

    • 多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如“亮出撒手锏”。
    • 近義詞包括“必殺技”“出其不意”等,均強調關鍵時刻的制勝手段。
  4. 例句與延伸

    • 例:“不到緊急關頭不要亮出撒手锏”。
    • 現代常用于商業、競技等領域,如“企業以創新為撒手锏”。

總結來看,“撒手锏”融合了曆史兵器文化與語言隱喻,生動體現了“絕境中反敗為勝”的智慧,是漢語中極具表現力的成語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撒手锏的意思

撒手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關鍵時刻使用的絕活、最後一招或決定勝負的手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撒手锏的拆分為 “扌”、“手”、“钅”、“锏”。

其中,“扌”是手部的偏旁部首,表示和手有關;

“手”是一個基本部首,表示手,也是整個字的核心部分;

“钅”是一個形狀偏旁部首,表示和金屬有關;

“锏”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撒手锏最初是一個兵器名稱,相傳古代武将在戰場上使用的兵器,形狀類似于錘子的一種兵器。

由于兵器威力強大且使用時機準确,後來才有了“撒手锏”這個成語的衍生含義。

繁體

撒手鐧(台灣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撒手锏字形稍有不同,書寫結構比較複雜,和現在的寫法略有不同。

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請參考古代文字資料。

例句

1. 在這場比賽中,他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最終赢得了勝利。

2. 他們以這個産品作為撒手锏,成功地打開了新市場。

組詞

撒手、锏杆、手段。

近義詞

殺手锏、絕招、法寶。

反義詞

廢招、散招、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