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考的意思、識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考的解釋

指有關考證的記載。 清 恽敬 《散季敦說》:“圖之上下書 程讓堂 賢良、 董小查 太史所作識考,而揭敦文於其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考”在現代漢語通用詞彙中并無獨立詞條收錄,但可從單字訓诂與文獻用例進行考釋。根據《漢語大詞典》,“識”讀作“shí”時表認知能力,如《莊子·繕性》中“識不期而神生”;讀作“zhì”時通“志”,表記憶标識,《論語·述而》有“默而識之”之訓。“考”字本義為老者,《說文解字》釋作“老也”,後引申為稽核驗證,《尚書·舜典》載“三載考績”制度。

二字連用可見于清儒考據文獻,如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中“識考名物”指通過訓诂考辨典章制度。現代學者錢鐘書《管錐編》亦用“識考源流”表述考鏡學術流變的過程。該組合詞多用于學術語境,強調認知與考辨的雙重思維活動,具有文獻學方法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識考”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具有一緻性。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和補充:

一、基本詞義

識考(shí kǎo):指與考證相關的記載或記錄,多用于文獻、曆史研究等場景。

二、來源與用法

該詞可見于清代文獻,如恽敬《散季敦說》中記載:“圖之上下書程讓堂賢良、董小查太史所作識考”,意為将考證内容附于圖側,作為注釋或參考依據。現代則多用于學術領域,例如描述曆史考證、文獻整理中的記錄。

三、例句參考

  1. 清代文人常以“識考”标注書畫、器物上的考證信息。
  2. 現代研究中的“識考”多指對古籍版本、曆史事件的考證性注釋。

四、擴展說明

“考”字在古漢語中還可表示“老”(如“壽考”)或“父親”(如“先考”),但“識考”中的“考”僅與考證相關。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北曹本分官不到烏江心不死不棄嶒嵘寵賂揣合除拜春殘淡冷單作妒癡噩耗飛地奉命幹福公私要速光弼雚筋毂交蹄劘孤介和綽赫連閧端昏墊揭不開鍋棘澀舊雨新知開河老面皮連街倒巷瞭亮賣珠沒化免罷默禱鷗馴蟠纡平門貧客潛消默化劬學遶圍認識論勝否升用沈敏石溝鼠齧蟲穿四腮鲈松耳松垮垮探花使獺繖停虅讬伏弦外之意屃奰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