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蟠纡的意思、蟠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蟠纡的解釋

盤繞曲折。《文選·馬融<長笛賦>》:“蚡緼蟠紆,緸寃蜿蟺。” 呂向 注:“聲相糺亂之貌。” 清 姚鼐 《河上雜詩》之一:“ 碭 沛 蟠紆接 下相 ,風雲咫尺會舟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蟠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pán yū,其核心含義為盤繞曲折。根據文獻記載,該詞主要用于以下兩個層面的表達:

一、基本釋義

  1. 形态描述:指物體或線條的盤旋、迂回狀态,如《文選·馬融<長笛賦>》中"蚡緼蟠紆"描繪了笛聲婉轉纏繞的意象。
  2. 空間延展:在姚鼐《河上雜詩》中"碭沛蟠紆接下相"一句,則形容河流蜿蜒曲折的地理形态。

二、構詞解析

三、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典型的文言詞彙,常見于古代辭賦、山水詩文創作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近義詞包括"蜿蜒""盤桓",反義詞可對應"筆直""平直"等。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釋義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現代權威辭書收錄較少。若需更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昭明文選注》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蟠纡的意思

《蟠纡》是一個漢字詞語,指蛇曲回盤旋繞的形狀。形容某物彎曲纏繞,如同蛇蜿蜒遊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蟠纡》的部首是蟲,總共由13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蟠纡》是一個古代詞彙,原本是指蛇的動作和形态。這個詞來源于我國古代文化中的觀察和描寫蛇的特征。

在繁體字中,「蟠」和「纡」的寫法保留了古代的形态,筆畫數目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蟠纡」的寫法稍有變化。當時的「蟠」是由「虍」和「番」組成,「纡」是由「纟」和「吾」組成。

例句

1. 花藤蟠纡在籬笆上,形成了美麗的畫卷。

2. 這條河在山脈間蟠纡曲折。

3. 曲徑通幽處,蟠纡出綠意。 (~楊萬裡)

組詞

1. 蟠纡不定:形容某物彎彎曲曲、變幻莫測。

2. 蟠曲:形容線條、形狀彎曲起伏。

3. 曲蟠:同蟠纡。

近義詞

纏繞、環繞、盤繞

反義詞

直線、筆直、直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