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灑掃,借指為妻妾。《三國演義》第八回:“﹝ 貂蟬 ﹞泣為 布 曰:‘我雖非 王司徒 親女,然待之如己出。自見将軍,許侍箕帚,妾生平願足。’”參見“ 侍巾櫛 ”。
“侍箕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該詞字面指“司灑掃”,即負責清掃等家務勞動,常作為女性(尤其是妻妾)的謙稱,表示願意服侍對方。例如《三國演義》中貂蟬對呂布說“許侍箕帚”,即暗示願為妾室。
最早見于《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以“侍箕帚”向呂布表達婚配意願,體現古代女性通過承擔家務勞動來表明婚姻承諾的語境。
多用于古代文學或謙稱語境,強調女性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與職責。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可作為曆史詞彙理解性别角色演變。
注:如需查看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三國演義》原文或漢典等辭書來源。
侍箕帚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字組成。其中,侍(shì)是動詞,意為侍候;箕(jī)是名詞,表示一種清掃用具;帚(zhǒu)也是名詞,指的是掃帚。
侍的部首是人(從人旁邊加一點),總筆畫數為9畫;箕的部首是竹(從竹旁邊加兩點),總筆畫數為14畫;帚的部首是巾(從巾下方加小點),總筆畫數為11畫。
侍箕帚是由古代生活中的物品合成的,用來表示人們在過去清掃的工具和動作。
在繁體字中,侍的寫法為侍,箕的寫法為箕,帚的寫法為帚。
在古代,侍的寫法較為複雜,其具體形狀則已無從考證;箕的寫法與現在相似,但稍微簡化了一些;帚的寫法也與現在基本一緻。
例句:
他侍箕帚清掃了整個房間。
組詞:
侍奉、箕山、帚頭等。
近義詞:
掃帚、清掃工具。
反義詞:
整理、收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