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維摩诘 顯病身說佛法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釐國》:“伽藍東北三四裡有窣堵波,是 毗摩羅詰 故宅基址,多有靈異。去此不遠有一神舍,其狀疊甎,傳雲積石,即 無垢稱長者 現疾説法之處。”參閱《維摩诘經·文殊師利問疾品》。
“現疾說法”是一個佛教相關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示現疾病的方式宣講佛法,源自《維摩诘經》中維摩诘居士的故事。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字面意為“顯現疾病而說法”,特指維摩诘(佛教居士)以患病之身向衆生闡釋佛法的典故。其核心在于通過示現病痛,傳遞佛教教義中的無常、慈悲等哲理。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吠舍釐國》,記載維摩诘在“無垢稱長者現疾說法之處”以病體說法。
佛經依據
《維摩诘經·文殊師利問疾品》記載,文殊菩薩探病時,維摩诘借病闡述“身無常”“衆生疾苦”等佛法,強調通過身體病痛參悟真理。
該詞多用于佛教文化讨論或文學作品中,形容通過自身經曆或困境啟發他人的教化方式。例如,在闡釋佛法不離生活、以病為師的理念時,常引用此典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經文内容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維摩诘經》及玄奘《大唐西域記》相關章節。
“現疾說法”是一個成語,是指眼下緊急的情況或重要的事情必須要馬上處理或解決的意思。也可以用來表示當前緊迫的問題需要即時解決。
成語“現疾說法”的拆分部首是“⺮”和“讠”,其中“⺮”代表竹字頭部,意味着與竹相關的事物;“讠”代表讠字旁,表示與言語、說法有關。筆畫總數為11。
成語“現疾說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張子陵列傳》中的一句話:“比者喪亂,禮故簡。”意為在災難、混亂時期人們要破除繁文缛節,簡化禮儀。後來逐漸演變為有關緊急情況下需要快速行動的成語。
繁體字“現疾說法”與簡體字“現疾說法”意思相同,隻是寫法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成語“現疾說法”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但意思基本保持一緻。
1. 面對突發事件,領導者必須能夠“現疾說法”,迅速采取行動。
2. 在緊急情況下,我們需要“現疾說法”,不能拖延時間。
組詞:即時處理、緊要關頭、當務之急
相關的近義詞有:即時處理、及時解決
與“現疾說法”相對的反義詞是“拖延病句”,表示不及時解決或處理緊急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